政府早前公布北部都會區願景,保育屬重點,至於如何逐步執行社區保育概念,你又有何想法呢?每當提及粉嶺,你會想起什麼?聯合墟?農地?圍村?在粉嶺有靈山求雨的習俗,起源又是什麼?有團體去年年尾開始舉辦「透視粉嶺」系列活動,由一班文化保育大使帶領大家走進粉嶺,逐一為公眾揭開該處的半神秘面紗。
青協:「讓青年共建可持續發展社區。」
粉嶺,經過年月的洗禮,由上世紀50年代的鄉村演變成今日的新市鎮,造就了它既富傳統又具發展潛力的個性。
青協領袖學院主辦計劃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主辦「文化保育大使計劃」,透過培訓和體驗活動,訓練近30位文化保育大使,帶領公眾導賞團。導賞團路線共分兩條,分別以自然生態和圍村文化為主調,帶大家從學院出發,以漫遊的步調享受自然風光,參加者亦可跟隨大使探索和了解粉嶺的社區故事。
「自然生態導賞團」主要探索自然,由文化保育大使帶領大家走進粉嶺的「市肺」──北區公園,了解當中的生態環境,享受靜謐時光。「圍村文化導賞團」則會探索傳統文化,走進古老圍村粉嶺圍,認識圍村文化和傳統,並從中反思傳承和保育的重要性。
何永昌(左五)與一眾嘉賓參觀主題展覽ZD1
前粉嶺裁法院舉辦展覽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表示,近年世界各地都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全球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青協領袖學院希望透過計劃,讓青年積極參與及發揮主導角色,營造可持續發展社區。
除了兩個主題導賞團以外,「透視粉嶺」同時以前粉嶺裁判法院作為基地舉辦展覽,讓公眾從青協領袖學院,延伸視角至粉嶺的自然生態及圍村文化,探索周邊風光民情;而自製私家電影院,則可讓公眾參與製作將粉嶺面貌融合的手提電影院。
主辦方收集公眾對粉嶺的印象。
對住「透視框框」主題咭打咭,邀請各方走訪粉嶺。
課外學史 平衡北區新舊
現於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就讀中五、大使朱姵欣分享參加原因︰「我對文化保育這個課題感到陌生,學校甚至課外活動也甚少提及這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希望能透過計劃,挑戰一下自己。」
另外一位大使,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的大使張嘉柏說︰「我在培訓時透過不同的分組討論,積極探討各種可行方法,反思如何在活化和社會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經過反覆練習,嘉柏很期待帶領導賞團,讓參加者深入認識前粉嶺裁判法院的歷史意義,活化成青協領袖學院的演變過程,以及粉嶺一帶的城市和圍村面貌。在籌備展覽及導賞團期間,他和其他文化保育大使均與街坊進行訪談,每次訪談都有新發現和得著,同時亦要確保資料的準確性,期望向公眾呈現粉嶺獨特的一面。
參加導賞團,走入粉嶺圍探索傳統文化。
經過反覆練習,嘉柏表示期待帶領導賞團。
新界人家
文化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