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發起義工服務 眼科醫生醫治基層童

 2022-03-24
(沙田)發起義工服務 眼科醫生醫治基層童

任卓昇醫生(Jason)出身於基層家庭,在木屋區渡過童年,在求學時期受到信仰及一名眼科醫生的啟蒙,立志成為眼科醫生,幫助患有眼疾的人重見光明。

遇過不少基層兒童因缺乏家人照顧,延誤求診而失去視力,令Jason決心專注小兒眼睛研究。其後,2015年發起全港兒童護眼服務計劃,每逢周末便在中大眼科中心為六至八歲的基層家庭兒童,提供免費和全面的眼科檢查,至今超過三萬個家庭受惠。


任醫生:「希望將承擔服務社會的心,傳給下一代。」


Jason強調,八歲之前的兒童尚處發展階段,倘及早發現問題,就是治療的黃金時機。此外,本港六歲兒童近視率達11%冠全球,情況嚴重,Jason擔憂近視會隨年齡加深,眼球會由此被拉長,大機會出現視網膜裂孔或者脫落,亦有可能引致黃斑病變、青光眼及白內障等眼疾,嚴重更會致盲。

小朋友唔應該因為種族、階層而有不一樣嘅待遇。

「小朋友視力影響將來,唔想基層小朋友因為錯過黃金期而影響睇嘢機會。」七年來,他無間斷犧牲假日,義務助基層家庭進行眼科檢查及治療。「小朋友唔應該因為
種族、階層而有不一樣嘅待遇。」Jason道。

眾多受惠家庭故事當中,Jason分享最印象深刻的一幕。他回憶曾有位二年級男孩,視力只有正常的一至兩成,團隊發現男孩屬於先天性眼底病變,於是透過配戴眼鏡以及輔助器跟進情況。

「佢一直要用放大鏡考試,但我哋知道佢數學好叻。直到一次,我獲邀出席小學畢業典禮,要頒獎給全級第一,就是這位小男孩從我手上接獎。」Jason當刻特別感觸,領悟到孩子的抗逆力比一般人想象中高,並很欣賞他的努力。

脫下醫生袍,Jason是一位父親,但由於逢周末要留守診所,甚少陪伴家中小朋友,但他從不後悔,認為助人是難得的身教。他猶記兒子的五歲生日,特意請假和他慶生,一家人在餐廳坐下後,侍應姐姐隨即送上一杯橙汁,說是「請兒子飲」的,並說了一句:「任醫生,多謝你曾經幫我小朋友做檢查!」那時候,Jason很感恩能讓兒子體會服侍有需要者而帶來的祝福。「我希望小小的鼓勵,也能傳承下一代承擔服務社會的心。」


2015 年,Jason 帶領團隊開展香港兒童眼科計劃。


曾赴四川關愛當地貧困兒童眼睛健康。


服務計劃同時驅動參與者成長。

服務計劃至今,共號召約100位眼科醫生曾經參與義務行動,亦超過500個醫學生、100個護士學生以及600多名義工參與協調工作。「不單幫緊受惠者,同時驅動參與者成長,有位很內向的SEN女孩,參與幾次義工活動後,寫卡立志做護士。」


Jason 逢周末留守眼科中心,義助基層兒童。


網課爆學童近視潮 每30分鐘宜唞30秒

中大醫學院去年一項研究發現,香港學童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近視爆發式增長」,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特別是居住狹窄環境下的基層小朋友,學習環境大多較昏暗,亦未有足夠的視野距離」。

在各種受疫情影響的限制下,Jason與研究團隊建議學童養成良好習慣,每使用30分鐘電子產品便休息30秒,有助預防及減慢近視加深。



( 左起) 陳理佳教授、譚智勇教授、任卓昇醫生、彭智培教授、吳佩霞護士長、甘嘉維醫生



同心貢獻醫學界。



新界人家

沙田

專訪

生活

健康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