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走在抗疫前線的社區義工,不論來自不同年齡、性別和階層,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逆行者。在元朗區,人口合共約有64萬,但地區分散,當中涉及數十個住宅範圍,在嚴峻第五波疫情下,地區義工無間斷接收求助聲音,無懼染疫盡力做到有求必應,為街坊解決疫下困難。
文鋒:「唔求得到答謝,只求幫到多一個就一個。」
在成長的地方幫到人,是很神奇的事。
在元朗土生土長的22歲少年劉文鋒,年紀輕輕成為頌栢區義工隊的核心成員。文鋒心裡常有個想法,就是希望透過一己之力回饋社會。「以前讀書,老師成日教導我們回饋社會,當時就只停留在接收的層面,到這陣子親歷疫情,我才真正體會這是什麼一回事,原來自己漸漸長大,能夠在成長的地方幫到人,是很神奇的事。」
文鋒回憶說,第五波疫情面對排山倒海的求助需求量,當中包括孕婦、小孩以及獨居老人的急切物資所需,「接聽佢哋電話,佢哋好需要物資,但唔能夠外出,會感受到那種無助感,好心酸。我覺得自己既然有能力,為什麼不做呢?唔求得到答謝,只求幫到多一個就一個。」
他不惜耗盡從早到晚的時間,協助團隊完成每日的「長龍」任務,甚至上門送藥期間不慎扭傷,也迅速站起來投入工作。
服務期間,扭傷了的文鋒坐輪椅出動。
留守街站為街坊排憂解難。
好多人唔知點樣打針,唔知疫苗通行證點處理。
除了物資上的支援,文鋒特別提及地區義工的角色,在於統整最新的疫情資訊,作為街坊們的指路明燈。「政策措施變得太快,未必跟得切,搞到大家好徬徨,好多人唔知點樣打針,唔知疫苗通行證點處理,衛生署電話又好難打得入。」
因此,文鋒與其他青年義工團隊另一主要任務,就是收集不同方面的資訊,通過簡單易明的方式發放給街坊,緩解他們的兵荒馬亂。對於文鋒而言,街坊簡單的一句「明白!」、「知道!」,已經是最好的回報、繼續堅持的動力。
大力士背起幾十袋藥物上門。
絲打巴打精神 在於付出真心
「絲打巴打精神就係,如果我哋都唔企出來,邊個幫佢哋呢?」文鋒從未想過,自己理所當然很簡單的事情,對於老人家而言,是一個很暖心的幫助。
日前,一名約70歲的婆婆到街站求助,向文鋒表示自己的電話無法開通疫苗通行證。於是,他用了接近兩小時,左試右試替婆婆研究解決方法。「我最終都係幫唔到佢,會唔開心,但無諗過婆婆最後好開心咁多謝我,仲同我影相留念。」這次的經歷,令文鋒感受到助人其實很簡單,就是全情投入,用心去,盡力給予關愛和重視,就是社區正能量。「我做好小事,但對佢哋嚟講,意義好大。」
文鋒笑言自己是典型「不懂表達」的男生,但與街坊們相處久了,最深的體會是「代入」角色,經常會問自己:「話唔定有一日,嗰個會係自己,會係咩感受呢?」他相信,在這場疫情當中,無論是哪一個角色,幫到人就是最重要
多次赴檢測站匯報實時情況。
苦中一點甜,熱心街坊送來的外賣。
新界人家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