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葵青離島)粵劇演員 教育「童」篤撐

 2022-06-30
(荃灣葵青離島)粵劇演員  教育「童」篤撐

漫步於荃灣的南豐紗廠,在走廊盡頭竟見傳統的戲棚花牌,店內坐滿食客;仔細一聽,門後更傳出「篤撐、篤撐、篤篤撐……」的聲音。原來眼前這間不但是餐廳,還是一間兒童粵劇教室。「以粵劇為工具,借舞台作教室。我們希望利用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教育兒童待人接物的態度。」著名粵劇演員傲雪瑩(Sandy)如是說。


Sandy :「傳統粵劇題材,小朋友難有共鳴。」


Sandy縱橫粵劇多年,舞台經驗多不勝數。「粵劇集音樂、舞蹈、文學、武術於一身,演員需要從唱功、身段、做手等配合曲詞,非常適合兒童鍛鍊。」卸下濃妝戲服後,Sandy則化身成為粵劇導師,來到「查篤撐」教小朋友「查篤撐」,在傳承粵劇的同時,更希望融合兒童教育,使他們學懂欣賞文化,從中領悟知識、道理。


Sandy 說,粵劇集音樂、舞蹈、文學、武術於一身。


鼓勵現代學生做好每一件事,不能隨隨便便。

「事實上,傳統的粵劇不是講述兒女私情,就是講述家國情懷,小朋友根本沒有共鳴。」有見及此,「查篤撐」團隊以小朋友的生活素材入題,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投入感。Sandy介紹指:「我們將現代課室學習的情況搬上舞台,創作出《落難三眼小神仙》。借助小神仙三眼天庭考試落第,散落凡間書院,重新學習的故事,鼓勵現代學生做好每一件事,不能隨隨便便。」

這天隨Sandy來到「查篤撐」觀課,只見教室內最年幼的學生僅三歲。然而,學習粵劇有指定動作,台詞亦為古典中文,對年紀尚幼的小朋友屬一大挑戰。「隻腳保持尖鉛筆……望一望,鞋髒了……提起繡花鞋……」Sandy笑言,只要將粵劇步法和身段化作成日常生活的動作;曲詞亦由原有的廣東小調及粵曲唱段改編,例如以《醉頭陀》音樂改寫的《功課多》,小朋友便容易掌握。


將步法身段化為日常生活動作,有助孩童掌握。


鮮紅色的戲棚花牌,成為南豐紗廠的打卡位。


只要接觸過粵劇,十居其九的小朋友也會喜歡上!

「坊間對粵劇有種種迷思,覺得粵劇又老套、又悶、又嘈……」若果任由數百年的傳統文化就此流逝,亦甚為可惜。不過Sandy稱,隨著近年有更多人學習粵劇,更認為小朋友「貪玩又貪靚」,直言:「相信只要佢哋接觸過粵劇,十居其九的小朋友也會喜歡上!」

舞台如人生 小朋友學懂執生

疫情期間,「查篤撐」改為網課。「粵劇涉及全身動作,網課或影響學生吸收,擔心小朋友復課後跟不上;有對打橋段時亦難以配合,無論快了或慢了都影響觀感。」Sandy後來發現,網上可集中教手部或腳部動作,一步一步來,「小朋友復課後基本上沒有退步,十分感動!」

既然「借舞台作教室」,不少得「實戰」經驗。眼前小小演員位位功架十足,做起手來有板有眼,正為10月初演出的《師公出馬》努力練習。Sandy憶述:「粵劇頭飾很重,有時要貼上膠紙、戴頭套協助。記得一次表現,有位小朋友即使勒到好緊,覺得好辛苦,仍捱到完場;在後台準備當中,小朋友們又會互相照顧!」她堅定地說,學粵劇的小朋友不怕辛苦,小小的舞台經驗,更可以讓他們學會「執生」。



只要喜歡, 如何辛苦都捱得過。



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水袖自己摺。



小小年紀功架十足!



新界人家

文化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