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室內菜農 有種成功種子叫「有種」

 2022-07-14
(大埔北區)室內菜農 有種成功種子叫「有種」

農業睇天食飯,不少作物要看時令當造,局限了傳統農業發展空間。本港在農曆新年後一度「鬧菜荒」,菜價翻了幾翻,更令綠芝園(Farm66)創辦人兼行政行政總監譚嗣籇(Gordon)確信,室內種植的潛力和價值。他希望團結農民權益,推動共享資源最大化,打入海外市場,令沙漠地區亦能成為植物的成長溫室。


Gordon:「當時一心按埋層樓都要去試咗先。」


Gordon往日海外留學時,駕車上學總被窗外片片金黃大麥吸引,於是便到農業部兼職,研究大麥,也做粟米篩選工作。當時,他並沒有即時入「農業圈」,只是將那顆種子埋在心田中,回港後繼續他的建築本行。攻讀碩士期間,Gordon只要一進食,就因食物敏感而腫到像「豬頭」,加上正覓事業「第二春」,種種原因令他決定走出舒適圈,「按埋層樓都要去試咗先」。2013年,他與朋友一同創業,成立數字化植物工廠,開始為那顆種子澆水施肥。


團隊正研究貨櫃式種植,冀讓沙漠地區得以自給自足。


我的母親也問我:「讀完碩士做咩出嚟耕田?」

「666」在內地有了不起、很厲害的意思,Gordon指當初只因其與「綠」發音相似而取名。從初創走到成功之路,Gordon說「唔容易捱」,母親也不禁問「讀完碩士做咩出嚟耕田?」他憶起十年前與拍檔在一舊樓天台研究光譜種植,因測試開着五顏六色的燈而令警察登門「拜訪」,「當時我們手執水喉,穿着膠圍裙正在為植物澆水,讓警察都感意外!」

經實驗後,發現光譜可增加植物的葉綠素和組織,影響橫切面和高度,而不同顏色的光令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長,紅光可使莖部生得更長,藍光則令葉長得更大,Gordon形容發現是一大突破。


讓本地新一代認識新式農業。


種得靚不靚就看我們有無心,有心所做定會越做越好。

找到種植竅門後,Farm66獲本港一連鎖百貨購入所有蔬菜產品,令他們兩年內進駐科學園大埔工業邨(大埔創新園)。Gordon認為室內種植克服「人算不如天算」的困難,一年四季可種出優良蔬菜,並且一年有11造的產出,比傳統農業的三至四造為多,使他們在市場站穩陣腳。

經歷看似順利,Gordon亦不諱言,未見成果前曾想放棄,不過看見菜苗一天比一天成長,頓覺要繼續堅持,「種得靚不靚就看我們有無心,只要有心所做的事定會越做越好。」


生產即食袋裝蔬菜, 進軍零售市場。


借出場地種善因 與社福界並肩防疫

Gordon曾在前年疫情初爆期間,借撥公司地方予口罩廠,生產首批香港製造的高規格口罩。本港在二月爆發第五波疫情前期,Gordon說很早就收到不同院舍的「救命」,希望他能幫忙張羅快速檢測包等防疫物資;又有朋友向他訴苦,說母親在老人院兩年都未見一面,最後更因染疫離開人世,聽得他非常「心嗡」。

Gordon自發助各老人及殘疾院舍自救,四處頻撲只希望為他們蒐集足夠物資,以至高峰時期放滿整間廠房的倉、門外走廊、以至地下停車場。Gordon說當他向各路好友呼籲後,大家都一呼百應,有人捐物資,有人出力包裝送遞。他直言,若只有他一人之力,絕對不能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用品送到逾600間院舍。





多層式垂直種植、魚菜共生生態循環技術等,都是綠芝園研究精準種植的新技術。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