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會強調跨代共融,致力打造長者友善社區。然而,社會的新世代未必了解長者的世界與心態,或多或少影響了建設的步伐。幸而每個年代總有不少有心人,有中學生透過參與創科比賽,憑藉日常生活對長者的觀察,發揮設計思維改善長者生活,為跨代共融的大浪潮貢獻一分力量。
香島中六生:「多了接觸長者的機會,就會留意到他們生活上一些困難。」
來自將軍澳香島中學的中六學生何啟睿、朱芷瑩、劉宇軒、胡志成和張智凱,早前參與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舉辦第二屆「創科樂『耆』中」樂齡科技設計比賽,並憑作品「長者單車腳踏機」獲得銀獎。
疫情下,孫仔孫女的相片為長者帶來暖意。
單車踏夠一定嘅距離,可看到孫仔孫女的影片。
該設計的理念,源於疫情下觸動人心的一幕。「疫情之下,長者難以與家人見面,特別是護老院,長者與家人的關係可能會變差。」學生設計團隊以此開始作品的介紹。
朱芷瑩指出:「老人家踏單車的時候,踏夠一定嘅距離,就可以看到他們孫仔孫女的影片或照片,也可以從單車機的屏幕中看到他們家人的對話。至於獨居長者,可供長者欣賞粵曲或他們喜歡的明星電視劇。」藉住這產品,除了鼓勵他們運動,鍛練肌肉,亦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
在樂齡科技設計比賽中獲銀獎。
腳力唔夠,好短嘅距離,都變成好大嘅挑戰。
現今青少年和老人家經常出現紛爭,例如就地鐵讓座這日常例子,就在兩代之間築起了無形的隔膜。劉宇軒表示:「當我參加比賽,多了接觸長者的機會,就會留意到他們生活上一些困難,是我們以往忽略或一直不察覺的事,例如拎杯水,看似很簡單,但其實如果他們腳力不夠或行動不便,好短嘅距離,都變成好大嘅挑戰。」團隊表示希望可以透過整個比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多體諒身邊的長者。
團隊亦分享到製作和測試單車機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因素:「我們亦發現與長者溝通需要更加有耐性。長者運用科技不太熟悉,聆聽我們介紹嘅時候有時不在狀態,那就表示我們說話速度需要放慢。有見及此,令我們想到要用一些簡單易明的方式令他們明白,首先要解釋產品有助他們身心健康,另外器材的功能避免用英文,製作的產品亦要盡量偏向簡單化,避免太高科技的功能。」
【盼在社區推廣 幫助更多長者】
從構思到製作,以及測試後改良,在疫情下的確是不容易。朱芷瑩指出:「要邀請老人家測試作品十分困難,後來透過學校嘅社會福利團,聯絡曾合作過的老人中心,才找到人測試。另外製作需要用到的零件,費用昂貴而且較難在市面上找到,所以需要重新再考慮如何砌好一個作品。」
成功就是要不斷鑽探研究。
小小零件在製作過程中,亦發揮重要作用。
還要更全面考慮安全的問題。
劉宇軒就表示:「目前來說,使用過產品的長者反應也不錯,下一步的計劃是要改善功能,可以運用攝影機來偵測長者做運動的姿勢是否正確,還要更全面考慮安全的問題。」團隊希望作品能夠全面在社區推廣,幫助到更多長者。
新界人家
西貢
民生
專訪
生活
學習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