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科研學者助農業復耕爆Seed

 2023-03-09
(沙田)科研學者助農業復耕爆Seed

香港對於進口食品供應漸增依賴,發展本地農業有助增加本地食品的供應途徑,促進社會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有本港科研學者從研究種子開始,再配合社區互動教育,致力推動本地農業復耕,讓大眾認識種子的價值。



林漢明鍥而不捨地投入種子研究。


農業復耕,一粒小豆,種出未來。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林漢明教授,十多年來鍥而不捨地投入種子研究,包括氣候智能型和可持續農業、植物和農業生物技術、作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基因組研究等範疇。


林教授指出,自己對大豆研究的熱情,其一是因為大豆源自中國這個感情因素,他近年亦大力在學界推廣種子教育,希望從教育、生態保育、乃至文化傳承的角度,促進本地作物品種的保育。


//解決糧食安全及農業問題,以貢獻未來,第一步首先要認識種子。//


「全世界有九分之一人口正在承受飢餓影響,我希望生活在相當富庶的地區的年輕一代,可以將視野投放在國家以至整個世界的發展,協力解決糧食安全及農業問題,為未來作出貢獻,那麼第一步首先要認識種子。」林教授道出種子教育的核心價值。


中大大豆研究中心是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夥伴實驗室)的研究單位之一。林教授介紹道,為加快種子資源收集和保護,中心會從農民和非牟利機構收集種子,進行留種工作,並對其進行檢測、純化及繁殖,以保存本地優良品種及建立重要的本地種子基因庫。其後,會把優質種子與農友分享,促進復育本地傳統作物。




藉教育講座,希望大眾認識種子


//給空間他們去探索,讓他們嘗試失敗,對未來更加有作用。//


「我們的食物並不是由超級市場而來,而是農業提供糧食,我希望香港市民能夠支持本地農業。」下一代如何參與解決糧食問題?林教授認為科技是大趨勢,例如發展人工智能農業方向,便是其中之一。STEAM教育是近年學界的熱門動向,對林教授而言,他重新定義「Arts」一詞為人民素養(Civil Arts),「意旨運用藝術和科學回饋人類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


不少人認為發展創科教育,重點投放更多金錢或者儀器支援,林教授表示:「本港中學課程以考試導向,投放很少時間讓學生去嘗試,給空間他們去探索,讓他們嘗試失敗,對未來更加有作用,但似乎香港在這方面的投入並不足夠。」



派發種子推動農業教育。


【無私傳承努力耕耘 一粒小豆種出未來】

林教授回顧研究生的大學生涯,深刻記得導師半夜三間仍趕回來,陪伴學生們解決問題。「我好記得導師話:有錢時可做很貴的實驗,沒有的時候,土炮實驗都可解決問題。」科研項目的成果,包含了科學家的無私傳承,以及不同年代研究生的努力耕耘,亦深遠影響了教授往後教育路。



為啓彥意比思教育基金會活動主講。


他再回憶起回港初期,帶學生到社區「執垃圾」做研究,當中有許多感動畫面。「我哋執到塊白板,就帶返實驗室用,當時在匱乏的實驗室裡,乖巧學生願意聽我講講未來,白板上好像曾繪出我們的未來藍圖。」



內地與香港一起推動研究。



新界人家

沙田

專訪

生活

學習

環保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