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深度聽障人士,依靠助聽器也聽不見聲音時,植入人工耳蝸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可是,就經濟能力有限的聽障者而言,人工耳蝸是遙遠的生活需求。
天藍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人工耳蝸可繞過損耳部位,將聲音傳達至聽覺神經,改善深度聽障人士的溝通能力和生活品質。目前,全港約有3,000名人工耳蝸植入者。
雖然此技術有其功效,然而使用者在保養期後需承擔高昂的維修以至更換費用。儀器更換費用可達$60,000至$80,000,對經濟困難者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日前,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在西貢舉辦55週年典禮及嘉年華,3位人工耳蝸使用者分享了應付生活挑戰的經歷。
//黃爸爸:「我們希望告訴小朋友,也可以做到普通人做到的事。」//
孩子因聽力狀況而影響成長發展,對照顧者造成不少壓力。黃天藍是先天雙耳深度聽障童,在天藍一歲時,家人商量是否接受手術,而由於醫生表示手術不一定會成功,他們都很擔心,後來還是抱著「搏一搏」的心態,希望把握天藍的語言發展黃金期,讓他好好成長。
幸而,手術效果良好,天藍身體狀況顯著有改善。天藍的爸爸苦心栽培,工餘時間都與天藍練習聽力,希望他能夠追得上因為先天原因而落後的語言學習進度。同時間,由於校方的關愛,天藍獲得適切的學習支援,老師每天為天藍戴上信號器,協助其更清晰聽課。天藍升讀主流小學,今年獲得年級第七名的好成績。
接受手術後,天藍學業大有進步。
//梁小姐:「如果因為聽不見而影響工作表現,會感覺很挫敗。」//
「未接受手術之前,外出用膳下單都會有困難,有時因為聽不清服務員的說話,或者自己表達不清楚,常常會點到自己不喜歡的食物。」30多歲的人工耳蝸植入者梁桂菁是公司普通文員,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因為聽力受損而跟同事溝通得不夠順暢更令她沮喪。
現在植入人工耳蝸之後,改善了聽力狀況。手術後的桂菁積極適應人工耳蝸,就首次聽到大自然的聲音,特別深刻感動,她說:「我從未聽過雀仔聲,感覺很神奇。」
梁桂菁、黎本立積極適應人工耳蝸。
//黎本立:「維修費用確沉重。」//
77歲的黎本立過往使用助聽器,但某天發現助聽器這老拍檔失去功效,自己已無法聽到聲音,於是黎伯伯接受人工耳蝸手術。他表示雖然手術後效果良好,改善與人溝通情況,但仍然遇到一些困難,「例如需要盯著對方的嘴唇才能理解意思。加上,維修費用確實沉重。」
機構在西貢辦共融嘉年華。
【關懷者者言】
基層需要幫忙
「當他們的人工耳蝸每10年需要更換時,遇到停產零件或高昂儀器費用時,基金可以幫助基層家庭。」人工耳蝸慈善基金副主席曹莉莉校長表示,希望基金能夠緩解聽障者的困苦。
擴大資助範圍
香港耳鼻喉科何頌偉醫生指出,目前只有首次植入人工耳蝸與首部言語處理器,可獲政府的免費資助。「我們希望支援那些已接受人工耳蝸手術,而未納入資助計劃的患者。」
新界人家
西貢
民生
生活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