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聽障港隊運動員何念澄(Ben)退役後,成立位於火炭的灃柏跆拳道館。Ben憑藉爸爸的言傳身教,克服先天不足,並以故事見證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價值。
成立道場授武藝,跆拳小子圓夢。
Ben大約在三歲診斷出有弱聽。為應對日常生活,小小的Ben需要戴上助聽器,而由於漸漸學懂唇語,他亦有透過讀唇與人溝通。
汗水整壞助聽器 加操無聲的練習
小學三年級時,Ben接觸到韓國跆拳道,原本他純粹覺得「好玩」所以繼續參與,之後在比賽奪亞軍,才就逐漸喜歡上這項運動,並且一步步定立目標,由本地比賽走到奧運。16歲左右的他,首次參加聽障奧運會就奪得銅牌。
回想訓練,Ben說有時聽不到教練的說話,因此需要額外時間去了解,而且訓練流下的汗水會令助聽器故障,所以Ben會「私下」加操,在無聲狀況下練習。
2009「聽奧會」勇奪銅牌。
修讀工程做唔到地盤 做行政工作兼職教練
2016年從運動員生涯退役,Ben並未立刻做全職教練。由於聽不到地盤車輛聲音,修讀工程的Ben,見工時不斷「食白果」。Ben後來找到行政工作且做了五年,又兼職教班,但他對未來感迷惘,因此「大膽諗」成為全職教練。
教跆拳卻沒有固定訓練場,Ben一直在康文署排隊訂場,卻往往供不應求,一旦訂場失敗就要取消課堂。於是,Ben常凌晨三點起身與街坊排隊,直至體育館早上七點開門,而且並非次次成功,「曾經在晚上11點就排隊,一邊等一邊用自己帶來的椅子睡覺,夏天時更會再帶上驅蚊用品。」Ben憶起有段日子早上排隊訂場後便上班,下班後就教跆拳道,不斷重複。
一班學生家長很支持「Ben Sir」。
跆拳道阿Sir有弱聽 家長學生試堂始發現
館內牆上掛着的書法「以禮修德#以武修身」,是早期一班學生的家長送贈給Ben的。其實,家長及學生本來不知道他有弱聽,往往通過試堂才發現他「聽唔到嘢喎」。不過,當家長看見小朋友開心,便安心讓他們繼續上堂。
另一方面,看見小朋友的認真訓練及家長的放心,也是Ben教跆拳道的一大動力。他相信教導跆拳道不但是讓學生學習技術,更是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有些學生比較懶,在比賽落敗能使他們反省,從而更認真練習。
學生出戰2023 本地大型賽事。
【望社會理解聽障者更多 齊齊踢走誤解與不公平】
除了經營拳館,Ben亦於香港聾人促進會教跆拳道。由於兒時曾在那裏學習跆拳道,他更能了解這些聽障學生的心態,例如他們無故缺席,可能是因為聽不到指示,卻假裝明白,然後漸漸成為壓力……因此,他會用心去解釋直至學生明白。
對於未來的發展,Ben期望社會能理解聽障人士更多,例如他們可能將聽障歸類為殘疾人士,但其實殘疾是指四肢有缺陷,聽障則是聽不到聲音。Ben希望自身經歷做激勵,帶領聽障運動員參加大型比賽,奪得獎牌,「聽障同正常係一樣嘅,佢做到我都可以做到,其實你哋都可以做,睇吓你自己肯唔肯努力。」
不是斷水流大師兄,而是踢出「火花」的教練。
新界人家
沙田
專訪
生活
學習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