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復常後,家家戶戶的鄰舍終於能夠相見,而當中又怎可缺少青年人的參與。一班青年義工代表,分享與社區共聚團年的故事。
藝術裝置「吉牆」,寓意「大吉大利,如意吉祥」。
齊坐旅巴 到寶琳吃團年飯
王梓鰻(Anson)由中一開始,參與青協「鄰舍第一」計劃的鄰舍義工隊。過去九年,在「鄰舍團年飯」、「鄰舍愛心湯」等大大小小活動,都可見到Anson參與當中為街坊服務。而今年她則擔任青年代表,負責向嘉賓介紹服務計劃。
住在元朗的Anson,也有邀請自己認識的的街坊,從區內坐旅遊巴到寶琳吃團年飯。她形容自己和街坊關係就像「住喺隔離咁樣」,「一齊傾吓偈,講吓最近天氣,呢排屋企整咩餸,都會互相交流」。
Anson 換一個身份身份參加團年飯。
//喺一個咁大嘅地方一齊食盆菜,成個感覺好熱鬧、好溫馨。——Anson//
Anson指她每年最期待便是「鄰舍團年飯」,因為義工能在新年前與服務一年的街坊食飯,而且有別之前各區獨自舉辦。Anson今年聚集十八區的服務對象,「因為好少可以集齊咁多個街坊,喺一個咁大嘅地方一齊食盆菜,成個感覺好熱鬧、好溫馨」。
Anson指出,很難得讓大家認真地聚起吃一頓飯,更可以認識原本陌生的街坊,從對話中了解不同街坊的需要,令鄰舍隊可以「諗多啲、做多啲」,改善街坊的生活,「一餐飯裏邊可以維繫到好多嘢,可以讓我之後嘅活動做多啲」。
受學校邀請的何詠恩(Jenny)是第一次參加「鄰舍團年飯」,她在活動中負責主持遊戲攤位及與服務對象吃飯。Jenny本身也有參與義工服務,例如在深水埗為基層居民送暖。今次和一班小學生交談,讓她感覺將因疫情而較疏離鄰舍關係,再次拉近,「見到佢哋笑得咁開心,自己都比佢哋笑容感染」。
疫情時改為上門探訪街坊。
//好想邀請我嘅朋友,比佢哋感受吓為服務鄰舍得到嘅快樂。——Jenny//
看見一班街坊一桌桌吃盆菜,分享迎接新年的氣氛,Jenny說體會到社會仍有許多群體需要關愛。如果社會服務是一棵樹,青年就是園丁,以巧思妙想服務社區,同時提供了一份動力,讓身為中學生的她繼續服務社區,「好想邀請我嘅朋友,比佢哋感受吓為服務鄰舍得到嘅快樂。」
Anson則相信青年是社區服務的執行者,許多細節都需要青年主動準備,及帶動鄰舍氣氛。身兼「青年圓桌」主席的她,希望未來能提出不同計劃,提升鄰舍隊的士氣,集結各區鄰舍隊的力量,回饋各區街坊。
Jenny 說服務社區,領略施比受更有福。
Helen 說看見青年和街坊聚在一起,也感到很溫暖。
【籌備活動的力量 源自社區歸屬感】
青協總幹事徐小曼(Helen)說在「鄰舍第一」計劃,從場地設計到回收廚餘,看見青年義工「一手一腳」運用他們的力量,將創意融入到活動當中,讓街坊感受到溫暖,「地區唔係淨係佢哋嘅屋企,其實社區裏面有好多唔同嘅有心人」。
相較大人,Helen說,縱使青年在籌備過程中會有很多碰壁,但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學習過程,「最重要係有個歸屬感,令佢覺得呢樣嘢係我有份去做」。
「鄰舍第一」計劃由青年主導。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