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人來說,狗狗是家人般的存在,而對視障人士而言,導盲犬更是生活中無法替代的支柱。位於香港打鼓嶺的「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近期迎來一位新成員——來自日本的小狗Lucas,牠自今年初抵港後,便開始接受專業的導盲犬訓練,展開一段充滿使命的旅程。
中心總幹事David及Lucas的贊助人ViVi。
港6萬視障者導盲犬僅50隻
//無論是狗狗的培訓資源還是公眾對導盲犬的接受程度,都有待進一步提升。—David//
該中心的總幹事張家瑋(David)指出,香港約有6萬名視障人士,但服務中的導盲犬僅有40至50隻,而每年完成培訓的數量不足10隻,供需之間的落差十分明顯。他強調:「無論是狗狗的培訓資源還是公眾對導盲犬的接受程度,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並非每一隻被選中的狗狗都能成為導盲犬,例如狗狗要具備穩定的情緒和適應能力、能在嘈雜的環境中保持冷靜、要對陌生人友善。
進階訓練須學習在城市環境做引導。
狗狗經歷多個階段變專業
//當視障人士感到焦慮或沮喪時,導盲犬感受到主人的情緒變化,會主動靠近,提供身體接觸和安慰。//
那麼,像Lucas這樣的狗狗要成為專業導盲犬,需要經歷哪些階段呢?Lucas的贊助人陳沈沂(ViVi)分享說:從基本指令如「停下」、「前進」和「避開障礙物」等,到進階訓練學會在城市交通環境中引導視障人士,適應複雜的斑馬線、交通燈和天橋等場景,以確保主人的安全。部分性格比較活潑的狗狗,就會被培訓為友伴犬,到學校、醫院和護老院等地方做狗狗親善大使。
在ViVi的眼中,導盲犬不僅是協助視障人士生活的工具,更是心靈的支持者。「狗狗具備智慧和敏感度,能夠理解視障主人的需求,適時提供情感上的安慰,例如當視障人士感到焦慮或沮喪時,導盲犬感受到主人的情緒變化,會主動靠近,提供身體接觸和安慰,這種情感支持是有助主人減輕壓力的。」她如是說。
成為導盲犬要具備穩定的情緒。
不少人的心靈支持者
屬生活中的夥伴 勿定義工作工具
即使已做了很多推廣,導盲犬並不是新鮮事物,但現時公眾對導盲犬仍然存在一些誤解和偏見,或是對互動方式不夠了解。平等機會委員會在2024年指出,過去5年共接獲7宗視障人士投訴,因攜同導盲犬而不獲提供服務或被拒進入處所,或在求職過程中遭受歧視。
ViVi說,希望公眾能夠將導盲犬視為生活中的夥伴,而非只定義是工作工具,尊重這些狗狗與寵物犬不同及其專業性,理解牠們在視障人士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新成員——來自日本的Lucas。
【導盲犬小知識】
街上遇見牠們 記住「三不一問」
導盲犬是視障人士的重要夥伴,一般是拉布拉多、或金毛尋回犬的混種,專為協助視障人士便利日常行動。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指出,當市民在街上遇見導盲犬時,需記住「三不一問」原則:不拒、不干擾、不餵食及一問。
狗狗具備智慧和敏感度,可理解主人需求。
不拒
接受導盲犬自由進出公共場所及交通工具
不干擾
不干擾或撫摸工作中的導盲犬
不餵食
不以人類食物吸引或餵食導盲犬
一問
在需要時主動詢問視障人士是否需要協助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