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舊墟有一間經營了超過30年的麵檔,叫「文仔記麵檔」,無論西貢的老人家,抑或是在該區成長的外國人都經常光顧。麵檔的餃子全都是用雲吞皮包的,外形瘦瘦長長,與一般的餃子不同,內容特別豐富。這些吃起來滿口新鮮菜肉的出品,是林姐每天坐在店裡親手包的,當然內餡還給人寧舍不同的印象,那就是「特別用心」。
(常跟子女說)人生也是一樣,總會有陽光,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水準。 —林姐
//一定要相處融洽,大家其樂融融,才是生意的經營之道。//
「其實文仔記這舖頭名是取自我老公的名字。我開始做麵食這個行,都是因為老公。搬進西貢之前,以前我老公的家族在砵蘭街一個小店面做生意,後來全家搬遷進入西貢,一做就做了36年。好多人以為『嫁雞隨雞』,但在工作的過程中,我自己真的喜歡這個行業。」
林姐每天清晨就到店舖,開始煲湯底,包餃子,包雲吞,鹵牛肉,廚房的煙火氣,每天清晨飄香四溢到整條舊墟小巷。西貢舊墟人來人往,經過文仔記麵檔的時候,街坊都會隔着紗簾跟林姐道聲早晨,林姐一定爽朗地笑著大聲回應。「我經常都告訴我的兒子女兒以及夥計,我們這個店舖是做街坊生意的,每天跟街坊都要打交道見面,所以一定要相處融洽,大家其樂融融,才是生意的經營之道。」
相片承載珍貴回憶。
//(雲吞皮包餃子原意)在香港地,個個都豐衣足食,當然要皮薄餡靚。//
問及西貢這些年有什麼變化,半輩子生活於此的林姐感慨道:「我覺得西貢以前比較繁華,繁華裏面又帶着樸素,現在的經濟環境加上疫情打擊,西貢的生意確實比較以前難得多。有時候兒子也跟我抱怨『媽咪,點解宜家生意咁差』,我常常教育他,生意高低起伏,人生也是一樣,總會有陽光。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水準,總會有人賞識你。」
林姐坦言,這個用雲吞皮包餃子的念頭來自與先生的討論:「傳統的餃子是北方人為了填飽肚子,皮用非常厚身的麵粉皮來包,吃起來容易有飽腹感。但我們在香港地,個個都豐衣足食,當然要皮薄餡靚。當時發現市面上沒有人這樣做,自己做出來樣子也很好。」
文仔記現時的多款選擇。
//搬進來西貢之後,人流大大減少,如果選擇少,我們就很難做生意。//
「以前我的老公做這個麵檔生意的時候,因為在旺角的鬧市區,只有幾種選擇,客人都可以接受。但搬進來西貢之後,人流大大減少,如果選擇少,我們就很難做生意。」因此,林姐同老公兩人一起討論,大家一起增加款式同種類。
林姐的熟客Ms. Lyndsey Cook透露,她作為在西貢生長的外國人,都是吃「文仔記麵食」長大的。「我小時候就在這裡吃餃子、雲吞,我的朋友們大家都是在這裡吃餃子長大的。」Ms.Lyndsey Cook現在也帶着兒子來這裡吃,「我們就是喜歡『文仔記』,如果林姐不開舖,我們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吃飯了。」林姐的店舖不單是一盤生意,對於西貢社區,或許超越了一碗雲吞麵的意義,可說是時間的坐標。
林姐同街坊Ms. Lyndsey Cook母子。
【我的心聲】
街坊開心 身體健康
事實上,「文仔記麵檔」的麵檔,有好多名人都光顧過,真正見證了西貢的變遷和歷史。林姐表示:「見到街坊喜歡文仔記,我都開心。我會盡我的能力,服務好西貢街坊,希望大家食得開心,身體健康。」
不少名人皆曾到來光顧。
西貢
文化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