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街頭彎腰執垃圾的一群學生,不是清潔工,而是來自將軍澳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他們日前參加「校際執垃圾世界盃」,親身走進深水埗街頭,以汗水體驗環保實踐,最終奪得亞軍,收穫的是比獎項更深刻的成長。
學生要建立真正的環保意識,最有效的方式係落手落腳去做。 — 劉世蒼校長
//以前成日聽老師講環保,但今次係第一次親手喺街度執垃圾,真係唔一樣。—劉梓淳同學//
劉梓淳同學說。今年5月,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首次參加由南豐集團主辦的「校際執垃圾世界盃」,聯同全港12間中學、近200名學生組成清潔隊,走進深水埗社區進行實地垃圾分類與回收比賽。該校校長劉世蒼表示,學生在高溫下完成比賽,最終奪得亞軍,但比獎項更珍貴的,是一次紮實的生命教育。
「學生喺課室學嘅知識多,但始終有距離。要建立真正的環保意識,最有效的方式係落手落腳去做。」劉校長指出,學校長年推動STEAM教育,今次更鼓勵學生在創客空間內設計「執垃圾神器」。
(最左)賴錦豐、(左三黃衫)劉梓淳與同學,以汗水體驗環保實踐。
//(設計執垃圾神器)我們考慮過人體工學,要畀唔同身高的清潔工用起上嚟舒服啲。—賴錦豐同學//
學生設計的工具可模組化更換清潔頭,附有LED燈及可伸縮桿身,考慮到不同身高及夜間工作的需要。劉梓淳解釋:「清潔工人每日推住重車,掃把又長又重,我哋設計一個輕巧方便又實用嘅清潔工具,希望可以減輕佢哋負擔。」另一隊員賴錦豐同學補充說:「我們考慮過人體工學,要畀唔同身高的清潔工用起上嚟舒服啲。」
親手設計「執垃圾神器」,融入人體工學與模組功能。
35℃冇遮冇掩 仍堅持完成
賽前,師生亦上了一系列關於回收分類與垃圾經濟學的課堂,明白到「見到垃圾唔係就執,仲要諗清楚邊啲先有價值」。「最辛苦係中午,冇遮冇掩,要喺膠樽成堆嘅地方撿垃圾,熱到好似焗桑拿。」賴同學回憶,當日氣溫高達35度,他們為降溫要去士多買水,但仍然堅持完成任務。「我哋唔放棄,因為一個人快唔代表成隊快,要一齊行、一齊撿,先至有意思。」
感受清潔工艱辛 反思自身習慣
學生們除了感受到清潔工的艱辛,也在街頭觀察到市民的自律與溫情。「我哋見到有啲街坊會將紙皮摺好擺喺一角,等人執走,冇亂丟,嗰刻覺得社區好有心。」「你話比起上十堂環保講座,都唔及一次親身去執垃圾咁深刻,」劉校長說,「佢哋唔單止尊重清潔工,仲反思自己嘅消費與棄置習慣。」
眾學生烈日下於深水埗街頭實地執垃圾。
【實踐式學習 望培養學生責任感】
學生賽後共收集約7公斤一般垃圾及數十件回收物件,包括鋁罐、膠樽等。他們細心分類,把濕垃圾與乾垃圾分開,確保回收效率最大化。「我學會咗唔好亂咁掉嘢,識得分開有冇食物殘渣,唔好污染可回收物。」劉梓淳說。他們更在比賽中思考推車路線、人流協調、隊形策略,甚至思考「垃圾點解會喺街角出現」,背後是什麼生活習慣與社會現象。
未來,學校將擴展這種實踐式學習,計劃推行「每日自潔計劃」,由學生每日放學自行清潔課室。「清潔唔係懲罰,而係公德心訓練。」劉校長強調。這次比賽,讓學生撿起的,不止是一袋袋垃圾,而是一份環保責任感與對社區的細膩觀察。
賽前,學生在創客空間進行密集準備。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科技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