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係基德上午校畢業生,當年學校仲喺黃大仙大成街。」鄺嘉文輕輕一笑,語氣裡滿是懷念。2004年上午部搬入將軍澳,分拆成為「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多年後,她再度踏入這片熟悉的校園,身份已從學生變成校長。「由學生到老師、副校長,再到校長,幾乎整個人生都喺呢度過。」她笑言。從師姐到校長,她以感恩與信念延續母校的光。
教育嘅使命就係幫學生學識揀正確嘅路。—鄺校長
//返自己長大嘅地方教書,真係好幸福。//
大學時期,鄺校長在中文大學主修宗教研究,原本志願是任教中學宗教科。命運卻因一句提點而改變方向。「教過我嘅校長問我想做咩,我話想做老師、想影響人」,佢就話:「不如返母校教啦。」
鄺笑言,幾乎未經思考便答應。「能夠返自己長大嘅地方教書,真係好幸福。」這個決定,讓她在教育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也開啟了她與母校之間的延續故事。
學生遇到難題,常向她請教。
//種啲聖經提過、又適合香港種嘅植物,學生可親手照顧。//
秉承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鄺校長深信教育不止於知識傳授,更重於品格與信念的培育。她特別鍾愛聖經金句:「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人生有好多選擇,教育嘅使命就係幫學生學識揀正確嘅路。希望佢哋長大後,都記得要有信念、有愛心、有責任。」她說。
走進「將基」校園,信仰與創意在每個角落交織。校內設有「聖經植物花園」與「恩典之路」,是學生最喜愛的學習角落。「我哋請教過聖經植物學家,種啲聖經提過、又適合香港種嘅植物。學生上宗教課時,可以親手照顧,體驗聖經講嘅故事。」鄺校長說。
她希望校園能充滿更多笑聲與喜樂,讓學生在愛與信念中成長。
//教育者要保持開放同欣賞嘅態度。//
從事教學多年,鄺校長仍記得初出茅廬時,一位學生寫字不工整,她提醒:「將來做茶餐廳都要識字呀!」誰知學生回她:「老師,以後可能電話落單啦!」她笑着回想,「佢真係講中咗未來。教育者要保持開放同欣賞嘅態度,成功唔應該由我哋去定義,而係畀學生自己搵方向。」
校方與學生家長共建溫暖校園。
【歡笑滿校園 將愛帶入多元社區】
學校位於寶林邨旁,近年收了不少內地回流生與混血家庭學生,鄺校長特別着重他們的融合與自信,「我哋會問學生有咩興趣,再畀機會佢哋發揮。」
最近,四位來自內地的學生組成普通話朗誦隊,代表香港到橫店參賽。「佢哋嚟香港未夠一年,就已經可以自信咁上台講嘢,我睇到佢哋笑容嗰刻,真係幾感動。」她說,這種跨地域的融合,讓「將基」校園更有屬於將軍澳社區的多元氣息。
今個學年是鄺嘉文成為校長的第一年。她希望校園充滿更多笑聲與喜樂。「我哋嘅口號係『自信喜樂的將基人』。希望學生喺唔同範疇都可以成為領袖,同時學識謙卑服侍,將愛帶入社區。」她微笑道:「教育唔止係教書,而係愛的延續。感恩、傳承、承擔,正正就係我成為校長嘅初心。」
帶領學校團隊,參與西貢區社區活動。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