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本地社企銀杏館堅持分派「平安飯盒」給弱勢社群,受到坊間讚賞。位於上水的樂活農莊,就是銀杏館社企的背後功臣,默默為銀杏館提供原材料,令食客品嚐香港地的真鮮味。
開放農莊公眾導賞,可推動有機菜普及。
「100斤有機白菜,只能曬出五斤菜乾。近日農莊曬了一些菜乾,再處理就會送到銀杏館各餐館與大家會面。金銀菜紅蘿蔔玉米素湯,是銀杏館的招牌湯之一!」人氣社企餐廳「銀杏館」的Facebook專頁寫道。
Billy:依家先係人生!
「載著農莊裡的植物,帶回家灌溉、澆水、曬曬陽光。」
原來餐廳的蔬果材料出自樂活農莊。大隱隱於野,農莊位於上水長瀝村,遠處的綠色山丘映襯下,農夫頂著編織帽子在烈日下耕作。從城市而來的人,在步入樂活農莊時,彷彿浮生偷得半日閒。
原本農莊只是默默為社企「銀杏館」供應蔬果,並未打算開放給公眾參觀,但後來農莊負責人Billy認為開放農莊公眾導賞,可以推動公眾對於有機菜的認識。
Billy說:「我會讓參與者帶著膠樽來農莊,教大家改裝成做『環保花瓶』,載著農莊裡的植物,帶回家灌溉、澆水、曬曬陽光。」
帶著記者逛農莊期間,Billy邊談過半世紀的人生觀,邊介紹每種植物的特性,他從原來的銀行崗位退下成為城市農夫,有感而發地道:「其實依家先真正係自己嘅人生。」
他順手摘下一片薄荷葉放在嘴裡,他說「吃薄荷葉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可以對口腔保持口氣清新,又可以對身體健康。」
農莊另一個社會責任,就是為復康者和長者創造就業及培訓機會,鼓勵復康人士及長者,從耕種過程中重拾自信,而Billy正正從耕作中享受生活。
倘落田摘菜,對食物體會將更深。
用心栽培的有機四季桔。
「農夫最樂活的事情,就係睇到辛勤的成果有忠實的支持者!」
Billy在管理農莊之前,曾在「銀杏館」餐廳工作。他坦言銀杏館招聘長者員工,而事實上管理長者員工絕非易事。曾有茶餐廳夥計來應聘餐廳工作,因為習慣了快手快腳,卻沒有養成以禮待客之道。
Billy深知長者員工自尊心更強,因此以私下推心置腹的溝通方式相處。
齊齊品嚐新鮮蔬果!
【由數錢轉數碳足印 教育「粒粒皆辛苦」】
過去以價錢數字為目標,如今Billy表示自己的使命是減少地球的碳足印。
「我哋嘅地球已經受傷,無可否認,保護地球,不但需要個人行動,要集體一起重視才可以真正做到。」因此樂活農莊開業以來,不間斷迎來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前來參觀,Billy認為:「城市人只有親身落田自摘有機菜,體會何謂食物,才會珍惜一粒米、一片葉......」
農莊裡親近人的貓。
老友記共聚,浮生半日閒。
背靠綠色山丘,農夫在烈日下耕作。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