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巴打們集結 屋邨打快樂聯賽

 2020-10-09
(西貢)巴打們集結 屋邨打快樂聯賽

球場上揮灑汗水,總是一眾屋邨孩子的集體回憶。步入數碼時代,年輕人一「機」在手,甚少踏進屋邨球場,「打街場」成為新一代港孩的陌生名詞。《邨JUMP!》凝聚一眾屋邨籃兒,記載每區的籃球快樂回憶。

《邨JUMP!》公共屋邨籌組的八支屋邨青年籃球隊計劃,為13至17歲的男生提供正式的籃球訓練。球員大都來自基層,屋邨出身,這個計劃希望球員從訓練和比賽中建立自信。


王潤康:其他人看不起自己,我就要更加努力。


「打街場用半場,難講戰術。」

其中一隊「明德勇士」的訓練場地,位於將軍澳明德商場天台籃球場,一班將軍澳及鄰近社區的基層男孩,疫情前在此每週訓練最少兩日。隊長王潤康自嘲「矮個子」,他卻自信又堅定地說:「其他人看不起自己,我就要更加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在籃球場上,身高上的優勢可謂不言而喻。因此,對王潤康而言,身高上的不足的確曾令他垂頭喪氣,一度打算放棄籃球夢。後來,當然一如勵志電影情節,他更努力練習,把握機會,希望於比賽中突圍而出。他亦好好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速度及頭腦取勝,當上「明德勇士」的主力控衛。

未加入「明德勇士」前,基於場地限制,大多數街場的比賽只能佔用半場。「打街場與陌生人打,談甚麼戰術?」對於喜歡五打五的王潤康來說,這充其量只能說是「鬥波」。相反,球隊每次訓練時都能用到一整個球場,和隊友們一起訓練五打五的籃球戰術,對他而言,才能叫作「練波」,也是他十分享受的時光。


屋邨小子有大將之風!



Teamwork 精神最重要,好嘢!


「好多時候忙考試,最珍惜齊人練波!」

在隊伍當中,別人稱他為「恐龍」,王潤康認為,加入球隊的最大得著並不是球技的改進,而是認識到一班「好巴打」和教練,大家打成一片,情同手足,共同向著同一目標在球場上「Fighting」。這位18歲的小巨人是球隊中的大哥哥,率領一班師弟從陌生人到成為兄弟幫,他憶述:「每次練下練下,越來越熟,感受到街場的溫度,令我們很快變成好友。」

「恐龍」新學年後升讀大專院校,已經超過《邨JUMP!》的隊員年齡上限,需要告別如此短暫街場的籃球生涯,他坦言最不捨得隊員們。


基金推動運動比賽不遺餘力。


【我很想打籃球 少年,JUMP!】

原本《邨JUMP!》計劃是去年七、八月暑假開始,八支球隊每星期都有訓練及比賽。不過,比賽打到一月因為疫情暫停,三月決賽延後到六月舉行。

雖然賽事延誤,無礙一眾男兒熱血,「嗰陣球場一開番大家即刻去練波,到了冠軍爭霸戰雖然我哋表現未如理想,但過程比起獲獎更重要。」

「好少可係香港咁細地方,有類似NBA模式嘗試比賽!」



要贏人先要贏自己,要過人就先搵好場地。



新界人家

西貢

專訪

生活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