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社區戲劇教生死 盼紓解港人壓力

 2021-01-14
(大埔北區)社區戲劇教生死 盼紓解港人壓力

資深戲劇教育工作者余淑媚(May)透過戲劇教育,打破傳統課室書本上課的形式,運用戲劇與劇場的技巧,讓學員從角色扮演、模仿及遊戲等方式去領略生命教育的意義。


因為社會有需要。


生命教育為近年熱門的課題,當中包含認識、欣賞、尊重和探索生命等四方面。對於大衆而言,生命及死亡是什麼一回事?香港人長期處於緊張的生活狀態,情緒又如何處理?

May指出:「以戲劇帶出生命教育是因為社會有需要。」2013年有一間社福機構找她合作,以智障人士為對象設計一個有關生命教育的劇場。她說:「死亡對於很多人是很抽象的,尤其是對智障人士。」

當時,她設計了一個叫「花仙子」的角色,描述生活經歷直到死亡,讓學員理解到死亡的意義及如何表達對死亡產生的情緒。自此之後,她就在社區演出不同的劇場。現時她正擔任理工大學「賽馬會跨代經驗計劃」戲劇顧問,通過戲劇讓大眾學習面對生命與死亡,以至怎樣抒發情緒。




不妨遠離這個閙情緒的環境,不要糾纏。

香港人生活緊張,身邊可能有不少朋友甚至自己都會患上情緒病,可是很多人都不願意接受或面對。May從戲劇教育中體驗到,要解決情緒問題首先要接受自己有這個問題,即是說人會有開心及不開心的時候。

她解釋:「所謂『接受』並不是要你逃避,而是要明白情緒低落只是過程,不妨遠離這個閙情緒的環境,不要糾纏;當冷靜過來,換個方法去處理問題,或會有不一樣效果。」


劇目「原來我是一條魚」。


剖析抑鬱症患者心理狀態

May讀社工出身,讀書時已喜歡戲劇及教育工作,並熱心社區服務及參與不同劇目及題材的演出。她說:「我喜歡演繹以人或社會出發的戲劇。」從幕後策劃到幕前演出,累積多年經驗後,她決定報讀香港演藝學院戲劇藝術碩士課程,把累積的技能及經驗專業化。

此外,May把演出的劇目「原來我是一條魚」帶到法國參與「亞維儂藝術節2017」,以舞台劇意象技巧剖析抑鬱症患者的心理狀態,令海外人士認識香港戲劇表演文化。


藝術除有治療效果,亦有記錄歷史之功



May 推動藝術融入地區。


【創作取地氣 聯繫人和事】

提到如何將藝術融入地區,May強調:我們是「與」社區創作,而不只是「於」社區創作。做地區創作,不是單把項目搬到地區實行,而是要聯繫地區的人和事。

May指出:「我參與了不少社區工作,可是這麼多年來也沒有在自己居住的粉嶺服務過,最近也只是在大埔藝術節中參與策劃的角色。」


全情投入演出每一個角色。


她舉例說:「早在10年前我已經為荃灣老圍村籌辦『活過、活著文化推廣計劃』工作。即使你住在該區也未必知道該區的歷史和風俗。」

她當時帶領青少年深入探訪村民的生活、探討歷史及地理環境,再透過工作坊、戲劇及壁畫創作等表達想法,如探訪老圍村多間隱世寺廟、讓學員在張氏家祠重演老圍幾乎失傳的傳統客家婚禮及添丁點燈儀式。




荃灣老圍村曾辦圖片展,探討歷史風俗。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