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有家 社企發掘孩童潛能

 2022-05-05
藝術有家 社企發掘孩童潛能

正所謂「三歲定八十」,而為人父母大多望子成龍,故此當小朋友出奇不意的展示興趣或看法時,一如以筷子敲打碗碟這行為,便會出言制止。2018年成立「藝術有嘉」的創辦人及總監楊嘉美(May),有一個不一樣的爸爸,他在May喜歡在牆壁上畫畫的童年時代,給予鼓勵、陪伴,促使她往後的藝術之路。


May:創作令大家擁抱內在真我,促進成長。


「藉藝術令觀眾帶來微笑。」

於May而言,父親不僅是做陶瓷、畫油畫的伙伴﹕「當我喺牆度畫畫,爸爸發現冇鬧我,反而鼓勵我去探索藝術世界。」12歲時矢志成為藝術家,16歲在哈佛大學遇上恩師John Stilgoe教授,其座右銘是孕育她夢想的種子﹕「『藝術的表達應超越自我,與生活息息相關,成為有效的溝通渠道』。」令她開始探索和創作雕塑、公共藝術裝置和社區藝術。

「創作過程中,大家可擁抱內在真我,促進成長,從而治癒身心靈。」May認為,藝術亦是情感的表達和交流﹕「我嘅夢想係通過藝術為觀眾帶來微笑,引發對藝術嘅興趣,幫助城中人治癒身心靈。」


團隊分享藝術創作心得,鼓勵兒童及青少年創意發展。


多用環保物料隨心創作

由於曾擔任社會企業責任主管,May發現現今兒童鮮有接觸藝術的機會,夢想和感受往往被忽視﹕「所以創立社會藝術機構『藝術有嘉』,透過舉辦社區藝術活動,宣揚環保意識同普及藝術之餘,亦希望幫小朋友實踐夢想。」

基於小時候父親的鼓勵,May明白家庭藝術氛圍對培養興趣和潛能很重要﹕「鼓勵家長多用日常生活以及環保物料,同子女一齊隨心意創作,體驗藝術融入生活。」

May近年受裝置藝術家塩田千春啟發,喜歡探究組合藝術和裝置藝術﹕「日常物件可成為作品嘅一部分,從而建構完整作品。」雕塑和裝置藝術同時結合二維和三維,進一步吸引並邀請觀眾進入藝術品的空間,成為藝術品的一部份﹕「好似《Ikigai》,就係建造咗一系列以宇宙軌道為主題嘅空間藝術裝置,感嘆宇宙偉大、人類嘅渺小。」作品曾在香港和深圳展覽,May期待未來可以把作品帶到世界不同角落。


Citation是 May人生首個大型雕塑。


望作品拉近人與大自然

結合「藝術有嘉」宣揚環保的信念,May決定今年作品以花為主題﹕「花同藝術結合,作品將會被賦予生命,蘊含更多色彩。」她希望系列作品可拉近人與人,以及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我會繼續努力創作雕塑同公共藝術裝置,令大眾產生共鳴,吸引更多跨國、跨年齡層嘅觀眾。」


通過手繪海洋生物,向下一代宣傳珍惜保護環境的訊息。



「藝術有嘉」總監藉不同作品宣揚環保。


為人生而藝術
推廣環保及共融


「藝術有嘉」希望使藝術融入生活,以「共同設計」、「共同創作」及「共同策展」三大活動方向為目標,讓每家每戶參與藝術,並將之帶進社區,推動「藝術普及化」﹔同時推廣環境保育及社區共融。

而《藝浪前行-藝術師友計劃》,更以師友模式培養青少年對藝術的興趣﹕「我哋邀請關懷社會嘅藝術家同藝術導師,同合適嘅青年配對,透過接觸唔同媒體、參與唔同嘅藝術活動,例如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參觀博物館及藝廊等,希望從中啟發年輕人以藝術為職業嘅夢想,以生命影響生命。」



日常物件可成為作品一部分。



2021 年和2011 年分別在香港國際機場和美國火車站展覽的「What If...」,是May 最喜歡的作品。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有情



相關文章


(沙田)集體回憶靠我們一起創造 董健莉:要...閒話‧家常

(沙田)集體回憶靠我們一起創造 董健莉:要...

你還記得,在東鐵路軌旁的那個主題樂園嗎?你還記得,抬頭仰望摩天輪、巨型滑水梯渴望而膽怯嗎?你還...

(西貢)做好呢份工讓亡父自豪  張美雄:我想...閒話‧家常

(西貢)做好呢份工讓亡父自豪 張美雄:我想...

光陰易逝,年輕人為事業拚搏腳步匆匆,一走過頭卻留下遺憾。30出頭的張美雄已有這樣的體會,患末期腸...

(沙田)何偉俊──愛這片熱土 點會老土閒話‧家常

(沙田)何偉俊──愛這片熱土 點會老土

80年代末,中國經歷了一次重大的動盪。那一年,何偉俊還未升讀小一,聽父親說起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他...

(西貢)陳健浚──藝術人生 人生藝術閒話‧家常

(西貢)陳健浚──藝術人生 人生藝術

藝術是什麼?是無中生有的創造,抑或人生經歷的寫實總和?是一瞬間的靈感閃現,抑或長時間的觀察與琢...

(西貢)口罩中建立 濃濃街坊情 譚領律:鄰里...社區人家

(西貢)口罩中建立 濃濃街坊情 譚領律:鄰里...

2003年,被沙士陰霾籠罩的香港,大家至今難忘。這一年,社區新丁譚領律走進翠林邨,在一個個口罩中硬...

(沙田)助人為樂 不應計較得失 李世榮:同街...社區人家

(沙田)助人為樂 不應計較得失 李世榮:同街...

「叫我世榮得啦!」眼前這個「80後」回到辦事處便忙個不停,這天他正為一個家中單位遇火災的街坊,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