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無分貴賤,貢獻無分你我。無論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只要以香港為家,同熱愛這片土地,都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我家》趁香港特區成立25週年之際,與《社區同行基金會》合作推出「我和我家的故事」,記錄一位位有名有姓有情懷的真香港人,走過高山低谷,仍一如既往默默付出的故事。只為亮一盞燈,溫暖你心,護你前行。
我們的社區藏龍臥虎,可能你的鄰居就是一位科學家!就像眼前這位滿口傳統歷史文化掌故、喜愛行山、打拳、做瑜伽的物理系教授謝國偉,30 年前回流並紮根香港,醉心教研工作。憑藉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積極樂觀的他帶領青年團隊創造多個港產發明品。
發明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對閃過一念停一停想一想。
留港教Physics 源掛住美食
浸會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謝國偉是馬來西亞華僑,原本在英國從事衛星相關工作,至1990年選擇到香港發展,加入浸會大學開展研究教學工作,至今已超過30個年頭。「當初吸引我來香港,是因為這裏有我記掛的中菜美食,還有我想重拾的廣東話語言環境,係返到屋企嘅感覺。」
最令大眾好奇的是,物理研究工作到底是做甚麼?謝教授介紹日常工作,都是圍繞對眾多物料的反應研究發表研究報告,或用於研發解決不同社會問題的產品。
滿腦物理 滿門桃李
近幾年,謝教授卸下物理系主任的職位,成為浸大先進材料研究所所長,主攻教學和支援校內的研究團隊。當被問及哪件作品是他最滿意的成果,教授這樣回應:「最滿意的,不是研發成果,而是能夠孕育一班貢獻社會,貢獻國家的學生。」謝教授欣喜見證多位學生青出於藍,尤其對一位學生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引以為榮。
身為理科教育者,謝教授坦言自己並非最看重學術答案的錯與對,而是做人的宗旨及學習思維。「我鼓勵學生多撞板,試多幾次再錯就然後插支旗『此路不通』,然後轉變方向,成功之前總要有失敗。」過去的教學生涯當中,謝教授的門生不乏土生土長的香港學生,他慶幸當初重拾廣東話溝通能力,「同學生有共同語言好重要,有親切感之餘,也更容易解釋理論,佢哋更加有興趣學習。」
滿腦物理,滿門桃李,謝國偉醉心研究教學逾30 年。
倡港科研與教學分割
謝教授感慨香港科研界仍處於「歎慢板」發展階段,期盼香港能夠參考內地或其他海外做法,也希望中國科學院在港成立研究所,培育一批專門奮身研究的人才,「依家絕大部份研究要與教學雙軌並行,如果能夠分割開來,相信更有效推展科研進步。」他認為,每個國家要可持續發展,都要有屬於自己的研究所,才能完善科研的軟硬配套,支撐和貢獻國家的科學技術與人才。
【有嘢問教授】
問:點解成日戴煲呔?
答:當初想學英國歌星形象,慢慢發現戴煲呔食嘢唔使怕整污糟條呔!自己打呔特別又夠型,依家儲咗好多款式!
問:會係實驗室瞓覺?
答:夜晚9點後就一定俾自己休息,要Relax吓,頭腦先Keep住清晰㗎!
問:學生話想做發明家,你會點回應?
答:想攞諾貝爾獎,真係要三思,甚至六思!如果為名利,會好痛苦!反而如為滿足好奇心,好多問題想解答,就放膽去嘗試吧!
謝教授研發的「鐵甲玻璃」, 至今已獲得多項專利, 能廣泛應用於光學儀器, 層次大大提升。
專訪
生活
學習
科技
社區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