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香港度假天堂的西貢,原來曾經是個鼎盛的「潮人社區」。潮州人憑刻苦打拼精神在墟內開闢天地,各式店舖中必數到「陳福成餅店」。昔日盛況成為歷史,陳家的後人陳權軍沒有賣餅,西貢「架己冷」身分卻不會變,奮鬥時代已過去,現在,是貢獻社區的時候。
陳權軍深受父親生前熱心公益、扶持鄉里的精神影響,自己也不遺餘力服務社區。
潮州人喜歡做生意,陳家也不例外。陳權軍的父親陳福成在上世紀40年代已來到西貢打拼,起初是賣菜種、鴨仔,後來因當區漁民經常要出海捕魚,對麵包餅乾等乾糧需求極大,陳父便改行做餅,西貢舊墟的「陳福成餅店」漸漸打響名堂,「連汪明荃都會來買蛋撻」,老一輩更是難忘該店所做的月餅。
陳權軍從小跟着兄姊們在餅店幫忙,陳父對他們嚴格管教,要求每朝在餅店賣雜貨,賣夠一定數量才可以去飲茶,「他是教我們不可不勞而獲,做好自己才可以享受」。當時才10歲的陳權軍每日坐在店外向街坊叫賣和聊天,一小時便賣光貨物,漸漸喜歡上做生意,「覺得好玩又有挑戰」。
陳權軍為自己西貢「架己冷」身分而自豪。
建設社會緊記父教誨
到了90年代,昔日小漁港逐漸發展成旅遊區,陳權軍雙親年事已高,兄姊弟又各自有事業,唯有把餅店結業。餅店雖成回憶,但陳父為人處事的教誨早已深深印在陳權軍腦海,其中最重要便是不忘做善事,不遺餘力貢獻社會。
他說,陳父很早已參與建設西貢,不單出錢出力幫忙建小學、社區中心,連行山徑的修橋補路,「到現在也有不少有我爸爸的名字」。潮州人向來團結,如今即使很多人已不住在西貢,但每當大時大節社區要搞盛會,總見到他們的身影,「例如盂蘭節要派米,都是一呼百應」。
潮州人重視傳統,陳權軍也多次有份籌辦西貢的節慶盛會,圖為他在今年天后誕時留影。
敬老尊賢照顧老街坊
陳權軍把這種精神貫徹在自己的生活當中,他默默地資助社區中心,安排義工每朝煮粥給西貢的公公婆婆,也讓他們有個聚腳點聊聊天,「對長輩一定要做到敬老尊賢──他們都是由細睇到我們大的」。
這個土生土長的西貢人說,沒想過要離開西貢,守護自己的社區,是理所當然的事,「每個人做少少的事,聚水成河,不要介意付出,這個社會便會更美好」。
陳福成於70 年代成立了西貢潮州同鄉會,兒子陳權軍(後排中)多年來也積極參與同鄉會活動。
陳權軍(右一)與父親陳福成(右二)和母親(左二)感情親厚,圖為陳父生前於西貢敬老節時的合照。
【做議員就要盡責 卸任後照幫街坊】
陳福成生前為人正直,廣結人緣,在西貢社區頗有威望,經常被邀請去做公證人,幫忙處理村民土地糾紛等大小事件。身為兒子的陳權軍,也曾被推舉當上區議員,一做便是十年,直至委任制取消,如今則是西貢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
他說,議員是一個責任,即使並非民選出來,也不代表可以不做事,「舉下手就算」,因此他盡量參與區議員事務。
卸任以後,他沒有比從前輕鬆,因為街坊照舊有事便找他求助,例如村民投訴、車輛過期停泊等,他都一一幫忙處理;小至路磚鬆脫,等不到政府派人跟進,他便索性自己找「紅毛泥」去修補。建設社區,其實可以很簡單。
陳權軍的父親陳福成早於70 年代已積極發起籌建西貢社區中心,陳氏家族後來以陳父之名再助建一個康樂廣場,並有牌誌紀念陳父事跡。
閒話家常
西貢
民生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