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努力幹Wood 木之葉父子覓班代表

 2024-09-05
傳承努力幹Wood  木之葉父子覓班代表

在匠心獨具的平凡家庭裡,傳承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一份愛與夢想。葉氏父子,用他們兩雙巧手,向我們展示木藝傳承的堅持。自2022年起,他們共同創立了「活木生活」工作室,將這份對傳統匠人精神創新地傳遞給香港人。



有限的技藝範圍內,必須對每一寸、每一分木材都做到物盡其用,精心雕琢。


//匠人去邊度都心繫家庭兒子兒時愛跑車,我便用木材打造了一輛形似跑車的床。——Tom//


父親Tom是一位擁有40年經驗的資深木工,自80年代起便游走於澳門與香港,以精湛技藝在室內裝飾領域留下足跡。家中的每一件家具,從床到書桌,皆出自他那雙巧手,每一寸木頭都承載著他對家人的微細心思。「兒子兒時愛跑車,我便用木材打造了一輛形似跑車的床,甚至加上了定風翼。」這位「廿四孝」更留意到兒子當時愛翻滾,還特意加大了床鋪尺寸,細心打磨床邊,使之既安全又充滿童趣,特別的床陪伴著Terry成長。



對分分寸寸木材物盡其用。


//二代開工作室一圓父夢一切『摸得到的』皆由爸爸負責,一切無形的就是由我負責。——Terry//


Terry直言小時候未對木藝產生「火花」,直至爸爸退休時跟他分享,希望成為一個為分享木藝而存在的人,為一圓父親的心願,2022年,葉氏父子共同創立「活木生活」工作室,一個集傳統木藝傳授與創作為一體的空間。「一切『摸得到的』皆由爸爸負責,一切無形的就是由我負責。」Terry訴說。


自工作室正式運營以來,父子倆在技藝層面的交流頻繁,Terry逐漸深刻體會到木藝所蘊含的挑戰與成就感。尤其是關於木材種類的切割與處理,其複雜性與多樣性足以編纂成一部厚重的百科全書。「譬如,生長於香港的本土木材,相較於北美進口的硬木,在加工處理上顯得尤為棘手。其紋理錯綜複雜,加之結構遠比表面看來脆弱,這就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技藝範圍內,必須對每一寸、每一分木材都做到物盡其用,精心雕琢。」




將木工工藝融入教育, 培育下一代凡事抱著「一份堅持」。


傳授剪裁設計安全知識

//我會教導學生如何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傷,思考作品是否便利用家。//


父親Tom說,不少香港青少年對木藝和文創都具興趣,但比較難找到門路,而Tom也親自下場做教育工作。「除了把自己工藝知識教育下一代,剪裁、設計、建構等,我認為提供精神層面的教育也很重要。」正確的思維和安全知識也是成為一位好工藝師的要素,「我會教導學生如何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傷,思考作品是否便利用家。」



Terry 決心傳承爸爸的技藝,並發揚光大。


融合芬蘭教育辦工作坊

//製作門牌、木凳等日常生活用品,讓他們拿回學校或者家裡擺放。//


Terry亦吸取過去從事教育經驗,將木藝融合了芬蘭教育,為SEN(特許學習需要)孩子開辦工作坊,在課程中,「我們選擇教他們製作日常生活用品,例如門牌、木凳等等,讓他們拿回學校或者家裡擺放。『這件是我做的!』能夠被珍視和認可,就是匠人獲得最大的自信和滿足。」


「歡迎任何人來學習木工,你肯來,我便會教。」兩父子希望透過裝置可以吸引更多人留意和認識木藝,始終生活離不開與木共存。



兩父子分工明確,共同經營木藝工作室傳授伎倆。




課堂當中亦加入唐宋建築製作體驗。


糅合傳統創新 裝置致敬魯班

中國傳統榫卯工藝展現民間智慧適逢農曆六月十三日「魯班先師寶誕」,是建造界和三行工人每年慶祝的盛大節日,祈求「保護神」魯班保佑工作順利和平安。葉氏父子希望把藝術創作糅合傳統榫卯技術,承傳魯班的工藝精神給下一代,打破建造業予人勞苦的刻板印象。



以巨型魯班鎖向祖師爺致敬。


榫卯結構見文化智慧

父子檔合作設計逾7呎半高魯班鎖藝術「木工」裝置,以多組魯班鎖代替鐵釘構建和承重,向公眾介紹魯班最大的文化和精神的來源——榫卯結構。「榫卯工藝什麼時候都會用得到,從工具、傢俱到建築,最能表達得到和自然的關係。」Terry解釋道。


提及西方建築,人們總想起宏偉的工程結構,而中國建築則巧妙地以木材為主材,卻依然能夠堅韌抵擋大自然的挑戰。Terry形容,奧秘正是源自於精妙的「榫卯」結構。他介紹說,榫卯結構為中國傳統契合木材的一種技術,主要運用在兩個或以上木構件上用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的部份稱之為榫、榫頭;凹的部分稱之為卯、榫眼、榫槽;榫頭和卯眼連接的部分稱為榫舌,其他部份稱為榫肩。


Terry指出,「榫卯結構是由各部件互相配合連接起來,平均分佈各部件受力的比例,形成了一種整體的協調機制,椅、桌、案等家具便可承受更大的重量。」


//平均分佈各部件受力的比例,形成了一種整體的協調機制。//



父子檔為社區設計逾7 呎半藝術裝置。


螺絲有螺絲好 榫卯有榫卯妙

職業無分上下貴賤,工程界每一個崗位也很重要,我們在街上看到的每一棟建築物,背後都是千萬位工人的血汗。Terry稱:「只要認真、專注做每一件事,任何一行都有成就,我認為社會應該多元。」Tom形容榫卯結構像是社會的縮影,沒有釘或任何物料加固但相扣著,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可以做得出職人質素嘅作品,件作品用一世嘛!」


//只要認真、專注做每一件事,任何一行都有成就。//



Tom 喜見越來越多新世代接觸傳統工藝。



開工作室傳承魯班工藝精神。


【工藝緊扣大自然 提倡環保不可少】

魯班精神的傳承,一代接一代。傳承的前題,是可持續性的木工藝發展。木工藝與大自然緊緊相扣,Tom和Terry除了教育工作外,也提倡環保。Terry解釋:「香港每一天有大量固體垃圾,當中廢棄木材佔了很高的比例,所以教育公眾如何對待木材是重要的課題,例如如何用棄置木材做裝飾品、修復木家具等等,減少製造廢物。」


//教育公眾如何對待木材是重要的(環保)課題。//



落手落腳了解「榫卯」和木工藝術。



處理香港本土木材耗時。



封面故事

專訪

生活

學習

環保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