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次,為何不走一條自己真正熱愛的路?」盧澤琛(琛Sir)這樣笑說。2014年,他毅然放下酒店業的穩定工作,轉而投身大自然,從山野學習、在山野教學,把熱愛變成生活與事業。對他而言,最大的滿足,是能與學員一同「樂在山水之間、學在山水之間」。
中學做童軍 首走入大自然
琛Sir的山野人生始於中學時的童軍經歷,當時他首次接觸大自然。「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帶着裝備走進大自然,感覺特別自由,就像探索自己的後花園。」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他,並為後來的山藝生涯奠定了基礎。
登山不只是一場旅行,更是一段修行。
從事酒店業逾廿年 40歲想變
//靈性上攀登讓我思考很多。回港後,我考慮能否將戶外活動作為職業。//
自畢業後,琛Sir一直在酒店業工作二十多年,但隨着年齡增長和工作上的瓶頸,他開始反思未來。在40歲那年,他決定放棄穩定工作,休了半年假,帶着積蓄前往新西蘭和日本攀山,沉澱思緒。「當時並沒有具體想轉行,只是想爬完山再找工作。那次爬山是一次靈性上的攀登,讓我思考了很多。回港後,我開始考慮是否能將戶外活動作為職業。」
與更多人分享大自然的美麗與力量。
報讀屯門鄉師自然校導師課
回到香港後,他報讀了屯門鄉師自然學校的導師課程。「在那裡,每位老師和學生都要為自己取一個與大自然相關的『自然名』。我喜歡行山,就取了『山』,因為在山中我感到快樂,所以就叫『山樂』。」這個名字,也自然成為他創立戶外活動機構的名稱。
開戶外歷險攀登等訓練課程
//學會準備和應對突發狀況,這對學員的成長至關重要。//
成立「山樂」後,琛Sir將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教學結合,開設戶外歷險、山藝及攀登等訓練課程。他表示:「登山不僅是學習技能,如地圖、指南針和裝備使用,更多的是內在的修煉。大自然教會我們堅毅,幫助我們面對當下的挑戰。」在山中,琛Sir認為,面對炎熱的夏天、蚊蟲叮咬和肌肉疲憊等困難,學員會學會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面對情緒和困境。「登山不僅是挑戰自然,更是挑戰自己,學會準備和應對突發狀況,這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學會調整心態 享受每一刻
琛Sir認為:「山是無法控制的,人類無法征服一座山。相反,山是大自然提供的機會,讓我們在特定時刻到達頂峰。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登山者應該心懷敬畏。」他強調:「山教曉我們,凡事要堅持,知所進退。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總能找到解決方法。學會調整心態,享受每一刻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山不僅鍛煉了身體,還洗滌了心靈。」
一起「樂在山水之間、學在山水之間」。
鹹田灣露營登上珠峰 同樣教他感動
爬過大大小小的山,琛Sir分享其中一個最深刻的故事,是發生在西貢的鹹田灣。「當時,我和朋友們經常去那裡露營,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這是我登山歷程的起點,也是我對大自然熱愛的起源。」
至於海外經歷,琛Sir最深刻的是2019年,他與拍檔張志輝和黎樂基一起,代表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的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挑戰世界之巔。站在世界最高點,琛Sir表示:「當時以為站上峰頂會很感動,但其實在攀爬過程中,已經感受到許多情感。峰頂的景色壯觀無比,讓我更謙卑,明白人類是如此渺小。」這一刻,他深刻體會到自然的偉大。
這支港隊於2017年招募,三位隊員經過四次海外訓練,最終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日常生活更見環保 推廣「無痕山林」】
琛Sir不僅關注體能訓練,更重視學員對大自然的尊重。他表示:「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是我們的核心理念之一。」這個理念源自美國,提倡在大自然中活動時減少破壞,保護生態平衡。他補充道:「我們教學時,不僅教授技能,還讓學員實踐無痕山林原則,如減少垃圾、學習環保方式。」
琛Sir認為,學員需調整心態面對困難。
他舉例說明:「很多人喜歡煮咖喱,但咖喱磚有包裝,濃烈的咖喱汁清洗麻煩;再比如,煮咖喱雞翼,大家喜歡有骨頭,但處理剩餘的雞骨和咖喱水也很麻煩。如果選擇無骨雞柳,清洗會簡單許多,廚具也能保持乾淨,減少清潔劑使用。」這是一個從設計菜單到烹煮、清洗、處理食材的全過程規劃。透過這些實際例子,學員能理解如何在戶外活動中實踐無痕山林原則,讓環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僅滿足口腹之欲。
琛Sir認為,這些理念不僅適用於登山,還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無痕山林不僅是行為守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他希望通過這些教育活動,讓更多人學會尊重大自然,並養成可持續發展的習慣。
「綠惜地球」早前暑假舉辦無痕山林公眾環保展覽,琛Si r借出展品與大眾分享。
封面故事
專訪
生活
學習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