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埔海面,一陣船浪推開平靜水面,李凱倫(Helen)雙腳踏穩板面,身影隨浪起舞。她是香港尾波衝浪(Wakesurf)代表隊女子Skim組選手。從職場走進大海,她用汗水與浪花寫下屬於香港的故事,用力量與節奏演繹屬於自己的自由。
日日曬太陽、落海,皮膚老得快咗,但個人快樂咗好多。
與海結緣源自丈夫
//我陪佢上船睇吓,點知一試就上癮。//
在投身水上運動前,Helen曾任美容品牌管理層,長期穿梭於冷氣房與會議室之間。「以前嘅我好白,好著重外表;而家日日曬太陽、落海,皮膚老得快咗,但個人快樂咗好多。」她笑言。
與海結緣,緣自丈夫的帶領。「佢玩開Wakesurf,我就陪佢上船睇吓,點知一試就上癮。」她說。原本只想體驗一下,沒想到浪花一拍就拍進心裡。「上到船、曬太陽、聞到海水味,成個人都放鬆晒。嗰種自由感,令我成日都想再落海。」從旁觀者變成主角,她由興趣玩到專業,最後更站上國際舞台。
踏浪而行,身影隨浪起舞。
首參賽奪冠後遇低潮
//嗰陣時真係幾辛苦,要不停調整心態,搵人傾偈。//
2019年,在丈夫一句「不如試下比賽啦」之下,Helen首次參賽便奪冠。連贏幾場後,她反而開始不安:「贏得太快,會驚自己攞唔返。」第四、第五次比賽,她陷入低潮,連決賽都進不了。「嗰陣時真係幾辛苦,要不停調整心態,搵人傾偈,重新出發。」
2022年,雖然Helen已奪得亞洲錦標賽冠軍,但到2024年,她才如自己後來憶述說:「真正的運動員,唔怕跌,最緊要有勇氣再起身。」
2024年,香港首次舉辦大型國際賽事「IWWF世界尾波衝浪錦標賽」,比賽於大埔海濱公園舉行。賽事由國際滑水總會主辦,亦是全球首屆最高級別的世界錦標賽。Helen再度代表香港出賽,與世界頂尖選手同場較量,最終成功奪冠。「由高點跌落、再慢慢爬返上嚟,對我嚟講係一個自我肯定。」
信念與努力,會 意料之外把浪推得更遠。
推動滑水文化重要一員
//只要唔怕水,就可以享受海嘅自由。//
身為代表隊成員、教練兼裁判,Helen希望用經驗帶動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Wakesurf冇想像中咁難,小朋友、成年人都玩得,只要唔怕水,就可以享受海嘅自由。」如今,她不單是一名選手,更是推動香港滑水文化的重要一員。「我相信吸引力法則:信就有,唔信就冇。」
真正運動員唔怕跌,最緊要有勇氣再起身。
【感動時刻】
見證怕水學生克服恐懼
轉入水上運動後,她的生活節奏完全顛覆。「夏天好忙,忙到冇時間同朋友食飯;冬天又可以放幾個月假。」雖然作息不定,但她享受這種與自然同行的節奏。
「我有個學生好怕水,落水都要我扶住,驚到喊。」Helen回想起一幕仍然動容。「佢話想克服恐懼,我就陪佢一齊深呼吸、倒數三聲放繩。佢放手嗰下,我都想喊。嗰一刻真係好感動。」她笑着說:「佢都唔怕,我驚咩?跌咗再起身就得。」這份「信就有」的信念,也成為她對學生最想傳遞的信息。
Helen最開心看見學生放手一刻的勇氣。
【意料之外】
疫情出境受限掀衝浪潮
疫情期間,出境受限,反而令滑水以至尾波衝浪在香港掀起熱潮。「嗰陣朝早五、六點就排晒人,個個都想落海放鬆下。」她笑說。
那段時間,香港玩家愈來愈多,水準亦急速提升。「而家香港隊嘅水平真係好高,亞洲區都數一數二。我哋隊員都可以同外國一齊比,真係好驕傲。」
香港隊水平亞洲頂尖,能與世界選手同場競技。
【小知識】
結合衝浪與滑水元素 毋須持續拉繩
尾波衝浪(Wakesurf)結合了衝浪與滑水的元素。運動員利用快艇產生的船尾浪滑行,不需一直拉着繩子,感覺就像在人工海浪中自由衝浪,所以又被稱為「無繩滑水」。
尾波衝浪板主要分為「Skim」與「Surf」兩種。Skim板細而薄、浮力低,適合旋轉與靈巧技巧;Surf板較大、鰭多、滑行穩定,速度感更強。
封面故事
專訪
生活
學習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