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港產手工啤品牌成為熱門潮流飲品,但不知大家有否聽過以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港產手工啤?由四位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創辦的Breer就是以此為題,自創品牌的同時,亦希望引起社會對本地食物廚餘的關注。
Breer的四位創辦人﹕Suyash Mohan、Anushka Purohit、Naman Tekriwal和Deevansh Gupta均於香港科技大學認識。「眼見校內每日有大量剩餘的麵包有待丟棄,覺得廚餘問題嚴重,會思考如何幫忙解決問題。」Breer行政總裁Anushka分享道。
在一次小聚中,手中的啤酒帶來啟發,將同樣以小麥為原材料的廚餘與啤酒結合,既可以減少浪費,又可以創造全新的手工啤酒。於是,在2020年創立本土手工啤品牌—Breer。
飲一樽 beer,感覺freer,睇篇文章關於Breer。
手工啤酒原料為小麥廚餘。
薄餅批邊亦可釀酒
香港目前幾間大型的麵包連鎖店以及超級市場,每天共丟棄近692噸剩餘麵包。Breer從多間大、小麵包店收集穀物,當中含有許多可用於釀造啤酒的成分,如小麥、大麥和黑麥等。而這些材料可代替至少三分之一常用於傳統啤酒生產中的麥芽、大麥和酵母。
之後,他們委託本地的釀酒廠進行一系列壓碎、抽乾、搗勻、煮沸等麵包處理,並經過發酵以精釀出上等的手工啤酒。
現時Breer主要產品為「Ale52」和「Sensession」,原材料均以麵包製成。2020年推出的手工啤「Crust Beer」,則以薄餅批邊為主要原料。將廚餘化作自家手工啤的原料,創立全新的自家品牌,團隊希望透過自家品牌,引起社會上更多人關注廚餘問題,在享受啤酒的同時思考食物可持續性。
Anushka:想幫手解決廚餘問題。
只有嘗試過,才有機會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學生身兼品牌創辦人,四人稱「寓工作於娛樂」。儘管工作繁多,憑著對Breer的熱情及專注於他們所關注的議題上,一切樂在其中。
Breer目前為香港首家公司能經營可持續啤酒業務,直接收集將被丟棄的材料,融入到自家手工啤酒中。四人表示:「只有嘗試過,才有機會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沒有行動,多美好的想法也僅屬紙上談兵。」
四位科大生為環保創業,寓工作於娛樂。
【拓回收種類 望更多人cheers】
Breer四位創辦人表示,擬將設計應用程式用於整條生產供應鏈,令原材料的運送過程透明化。而因製作啤酒需要大量的麵包廚餘,他們會聘請並訓練運送人員,將麵包由各大、小麵包店運送至儲存設施或釀酒廠。談及未來,Bree計劃收集剩餘水果,研究製作水果汽酒,擴闊可回收食物的種類,從而開拓公司新的生產路線。
現時品牌雖然是小規模營運,但在本月將有5,000公升的啤酒出產。創辦團隊希望大批量生產的方向可降低製作成本,從而可調低每枝啤酒的零售價,由$30降低至$20一枝,令廣大群眾可以更平實的價錢,享用到以環保理念製作的本地手工啤。
團隊不定期到各區的市集擺擋,敬請留意!
新界人家
西貢
專訪
生活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