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個購物狂,曾經有同事話從來未見過我重覆著一件衫。」愛購物是女人的天性,但怎預料到,說出這句話的人竟是換物平台代表。胡文珊(Samathy),「JupYeah執嘢」創辦人之一,由當年的一個「購物狂」搖身成為「環保小先鋒」,冀藉着換物,向港人宣揚減少胡亂消費的信息。
Samathy:「有時候你不需要的東西,世上有其他人很想要。」
平台的雛形,是Samathy跟兩位好友Ren和Kodi「齊娃娃」的換物活動。Samathy說,雖然交換僅屬二手閒置物品,但亦很開心,因東西很新淨、質量又好。三人相約同年聖誕,舉行大規模換物,就成為現時的「執嘢」。過往是「購物狂」的Samathy指出,人生轉捩點在於一次活動完結後,有大量物資待人認領,過程中感到整理的麻煩,使她反省要「斬手指」不能再隨意買。同時,她注意到物品質素不差,自此踏上管理二手用品之路。
衣服一件一件掛好,等待有緣人來執走。
自從開始換物後,才發現原來港人是不抗拒二手物品。
Samathy稱,交換的二手物品林林總總,例如上月在西貢市集活動首天,有人帶來一把結他,旋即找到新主人。Samathy有感港人越來越接受二手物件,這點屬她意料之外。
問及會否擔心二手品被人標籤為「垃圾」?Samathy理直氣壯地說:「你們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就會明白。」事實上,團隊在接收物品也會檢查,品質問題太大的東西早就「打道回府」。這天他們闖入西貢,記者在場內繞了一圈,一件件衣服在架子上掛得整整齊齊,雖然有些皺褶,整體而言非常新淨,可見「把關」絕不馬虎。
除了衣服,帽子亦任君挑選。
免費但也不能貪心。
問及如何應對參加者轉售「執」到的物品?Samathy直言:「我沒有所謂。但不能貪心,看見自己根本不合適的衣物,卻為了『唔執輸』而把架上的衣服統統拿光。」其實,這情況非罕見,所以團隊才增加規則,參加者只可以拿取一個「執嘢」袋份量的東西。
三人一執便是十年,問及堅持至今的原因。Samathy認為,活動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不但推動環保時裝,亦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何樂不為?「既然鍾意咪一直做,做到唔做為止。」
參加者笑容滿臉,滿載而歸。
【等價換物 永恆潮流】
第一次到換物會幫忙的義工阿So,形容是新鮮的體驗,「獲得自己所需之餘,亦可以慳番一筆。」以物換物自古流傳,阿So卻認為做法永不過時,「每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為一件物品釐定其價值,所以我覺得只要香港有一個平台,讓大家可以做到以物換物,就永不過時。」
阿So 認為換物永不過時。
活動參加者梁小姐指,因某次聽說鄰居在垃圾站拾了一件羽絨外套,眼見物件狀況不差,覺得時下不少港人非常浪費,所以專程由沙田來到西貢活動參加活動,以協助推廣惜物。梁小姐認為,既然自己想置裝,不如順帶支持環保,故特意前來碰碰運氣,看看能否遇到心頭好,亦希望延續衣物的壽命和價值。
梁小姐專程由沙田來到西貢,身體力行支持環保。
一人一個大膠袋,免費任拎!
新界人家
西貢
民生
專訪
生活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