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孩子成長中最好朋友,但並非每家也有餘力購買。正如郭中傑(Dave),童年沒玩具陪伴,長大後不斷買,重複了也不察覺。「一天突然意識到,這只是彌補小時候遺憾,人大了,其實不再喜歡玩具。」此後,他成立社企「玩具樂園」,希望把玩具捐贈到基層小朋友手上,讓他們不抱遺憾;同時推廣玩具循環再用,傳播快樂。
Dave :「每次見到小朋友的笑容,我都很滿足。」
「記得一次上門回收,收取了許多機械人、模型等等玩具,看見屋內有位婆婆悄悄地哭泣,原來玩具是屬於她已過身的孫兒。」在回收舊玩具時,Dave有感:「以前經常聽人說『錢財身外物,死後帶不走』,但當你親身在現場見到,人死後沒有一件物品能夠帶走,就真正體驗到『帶不走』。」
不回收只會丟入堆填區,實在浪費。
在這個物質富裕的香港,Dave不時回收到從未開封的全新玩具,更試過一次上門回收了十多袋載滿玩具的紅白藍袋。儘管工作勞心勞力,Dave卻默默堅持。「除了可以幫助基層家庭,也是實踐環保。因為這些額外的資源,不回收只會丟入堆填區,實在浪費。」
第五波疫情爆發前,Dave去年12月在荃灣如心廣場擺市集,為小朋友送上不同的禮物。「那次是以玩具車為主,每位小朋友限取五架,他們馬上就玩,玩得非常積極。每次見到小朋友收到禮物的笑容,都會覺得很滿足,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Dave 和小義工上門回收玩具。
不時參與市集擺檔分享玩具、分享快樂。
疫情來襲下,為大家減減壓,打打氣。
事實上,疫情來襲下,Dave也不時向基層家庭派發「抗疫暖心福袋」,當中包括豐富的玩具、文具和防疫物資。「疫情下小朋友長時間留在家中,情緒容易受困擾,心情容易低落,希望透過玩具能夠舒緩他們的內心情緒,為大家減減壓,打打氣。」
疫情下派發包括玩具的「暖心福袋」。
展鐵皮車椰菜娃西瓜波
呼玩流逝已久美好時光
玩具種類形形色色,有時候回收到懷舊玩具,比起分派給小朋友,Dave認為留來展覽更有意義。
去年八月,Dave舉行一場「懷舊玩具展」,展出約300件超過20至40年歷史的玩具,例如有機械人、鐵皮車、椰菜娃娃、西瓜波、木製棋等等,全由市民斷捨離或公司結業回收所得。「小朋友從展覽認識到玩具的變遷;大朋友亦可重拾那些年的童年回憶,大家都好開心!」
懷舊玩具盡收眼底,大小朋友皆雀躍。
將破損品升級再造
懷舊玩具以外,回收來的玩具難免有破損或操作問題,Dave也會嘗試把它們升級再造。「例如將這個壞掉的搖控坦克車,配上其他壞掉的玩具,改裝成機械甲蟲;也試過將左眼燈泡壞掉的IronMan面具,在左眼周圍上色改造,加了幾道疤痕顯示戰蹟,變成戰損版。」
Dave笑言,改裝使燈泡壞了的事情變得合情理,小朋友收到也很喜歡。
為舊物增添新顏色,賦予新價值。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