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順華小時候在大澳梁屋村居住,過著傳統簡樸的農耕生活,「大時大節大家圍坐一起慶祝,農忙時互相幫忙,同歡同悲,互相問候。」順華回想起大澳的成長點滴,幾分溫暖在心頭。
梁順華:「見到身邊的人快樂,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她從小就跟從爸爸到區內探訪無依的長者︰「爸爸以身作則教懂我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見到身邊的人快樂,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大澳是老年化的社區,在疫情下長者難以得到及時的支援。//
長大後,順華經歷母親患癌,意識到護理知識的重要性,加上熱愛闖蕩的個性,她投身醫護行列,考取註冊護士以及其他專業資格,又曾擔任急症室專科護士。2008年,梁順華首次跟隨香港紅十字會的醫療隊到四川參與地震後的緊急賑災工作,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她形容幕幕震撼驚心︰「有一名小朋友因為目擊同學被瓦礫壓倒喪生,多天以來也無法入睡,我們在輔導的過程中教導她正確的悼念方式,讓她的情緒平靜下來。」
之後幾年間,她先後到津巴布韋及尼泊爾等地參與緊急賑災工作,當中她特別熱衷於到偏遠的村落進行外展工作︰「帶著藥物徒步多個小時到偏遠村莊,近距離為有需要的人送上關懷,我希望他們不論身在何方,亦能感受到來自遠方的溫暖。」
仍留守大澳居住的順華,切身感受到在疫情下偏遠地區缺乏支援的狀況。她主動組織義工隊幫助大澳區內的獨居長者,除了宣傳防疫資訊及物資派發,亦同時關心他們的情緒需要︰「大澳是老年化的社區,在疫情下長者難以得到及時的支援,最嚴重嘅時候,我都夠膽上門,因為確實太有需要。」大澳僅有一間小型診所,缺乏醫院資源,據順華所提及,該診所更只能夠應付每日40至50個個案。有見及此,順華在區內張貼街招,通知有需要的居民可以聯絡她組織的支援組,得到適切的援助。
順華(左)獲機構頒發今屆人道年獎。
2008 年汶川地震後,順華首次參與賑災工作
//唔少街坊Call唔到救護車,好徬徨,我就上門教佢哋點樣照料病患。//
「唔少街坊Call唔到救護車,好徬徨,我就上門教佢哋點樣照料病患,令佢哋心定啲。」順華認為,一句關心的說話能夠撫平他們內心的不安,這比起派發任何物資都更為重要,在疫情期間,她和幾位義工輪流值班應Call,又逐家逐戶派發防疫物資。她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位南亞裔太太的求助,她一家六口居住狹窄的住所,「佢好擔心啲小朋友,我就上門教佢點做家居隔離同埋俾咗啲藥物佢。」順華無畏無懼,她認為能夠幫到人,便是自己最大的福祉。
曾赴津巴布韋參與霍亂疫情的救援工作。
【社區照顧社區 延至其他離島】
「大澳嘅後生仔女外出工作,一個月回來一次已經好好。身為土生土長大澳人,梁順華同時關注邊緣地區長者的身心靈生活,她正積極與大澳華商會為老友記提供社區活動,「我哋支援熱線會繼續,希望有個地方可以聚到老人家,唔使齋坐係屋企無人理。」
順華期盼真正做到持續以社區照顧社區,以大澳為起點,延伸到其他離島地區。
派發抗疫物資,並向大澳居民宣傳資訊。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醫療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