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買蔬果時,你們會不會一個又一個撿起來,仔細檢查它的表面,務求找到一個外表看起來最完美,甚至「潔淨無瑕」的帶回家?有否想過這種消費行為,或多或少令社會出現更多「廚餘」?有大學生團隊在當中看到商機,以及「醜食物的生機」。
香港科技大學早前舉辦「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3」,其中,金獎Not Only Powder團隊將「總被市民嫌棄但質素正常的水果」升級成果乾,奪得今屆新增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
為「被嫌棄的食物」,重新賦予價值。
香港每天製造超過3,000公噸的廚餘,其數量相等於250架巴士的體積,原來當中佔最大比例的是水果和蔬菜。這些賣剩的「醜食物」,它們外形不討好但質素沒有問題。被嫌棄的「醜食物」,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佔了約8%。
室氣體排放中佔了約8%。
//希望推廣健康生活方式。//
為了減少「醜食物」成為廢物,科大學生創業團隊NotOnlyPowder收集水果店賣不出去的水果,將之切成片狀後,利用冰晶凍結技術,變成水果乾、粉末。其後,經過包裝在線上平台、擺攤等渠道售賣。這樣的做法,讓水果壽命由兩星期延長到一年。
團隊指出,產品用途廣泛,可加水做果昔,加入甜品、乳酪,也會送到麵包店,製成麵包。製成的水果乾也會放在各公司零食櫃,創辦人Fioni表示:「搞活動或派對時,小吃不一定放薯片,水果粉末加入梳打水製作不同飲品,同時希望推廣健康生活方式。」
「醜水果」即是次貨?Fioni分享,「外表是很表面的事情,這些主觀的因素,人類先入為主,因為外表不吸引,就被嫌棄。」Not Only Powder為產品命名,背後也有它的意義。
理性分析,減少浪費食物。
//即使我們變老,也不忘尋找自己內心的童真。//
其中一項產品叫「Pikachill」,名字由來不只是因為果昔外觀顏色與動畫《寵物小精靈》主角相近。背後的故事是一位女孩的哥哥,從小喜歡比卡超,改這個名字是希望他可以保持比卡超的精神,去面對人生不同困難。
Fioni希望「即使我們變老,也不忘尋找自己內心的童真,帶來新的機會。」這些名字提醒我們不要憑著事物的外觀去定義它的價值,也同時教育人正面的價值觀。
團隊指出,賣3000 包等同減1000 公斤碳排放。
【與本地製作商合作 盼打開綠色新市場】
Fioni指出,Not Only Powder的社會責任有三大方面,包括社區、可持續性及打造平等的經濟環境。團隊與本地製造商合作,希望打開香港綠色新市場:「我們賦予社區重新設計與資源關係的能力,並採取更智能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模式,打破食物浪費的惡性循環;避免過度宣傳,引致過度消費,進而導致更多的廢物產生。」
為了控制權水果的質量,Not Only Powder利用人工智能科技,從顏色、生命週期和甜度,判斷水果的質素是否適合再造。人工智能系統比肉眼檢查快捷八倍,除了提升效率外,也減少人力成本至少70%。
計劃與各大酒店合作,回收醜水果並寄售產品。
產品中沒有「籮底橙」及「賣剩蔗」。
新界人家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