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清醮結束後,大家可能以為長洲恢復平靜,甚至有點冷清的,事實當然不是如此。《我家》記者發現,小島依然洋溢人情味,溫暖終究屬於常態。當區區議員郭慧文是土生土長的長洲人,她與記者細說小島的獨特風貌。
長洲東南西北四處貫通,有著不一樣的社區故事。—郭慧文
//老人家都可以幫人,為何我不行呢?//
慧文在長洲醫院出生,是最後一批在區內產房誕生的嬰兒。隨後,區內孕婦便需到東區醫院聯網產子。「這個小島獨特而迷人,有約2萬多人口,東南西北四處貫通,有著不一樣的社區故事。」慧文畢業後,到外區任職幼兒教育工作者。直至兩個女兒的出生,慧文決定回到長洲當全職媽媽。
在那段時間,她注意到區內有許多獨居老人,也見到許多年長的街坊義務幫助他們。她心想,「老人家都可以幫人,為何我不行呢?」這份心意驅使她開始協助長洲婦女會,去做社區工作。
廚餘回收已變成區內的好習慣。
//我和義工們一手一腳將區內的棄置物品改造重用,並加上數部廚餘機。//
該會2011年起籌辦廚餘回收計劃,成為本港首批先導實踐地區,也是慧文的社區工作起點。「當時這新興街是爛地,我和義工們一手一腳將區內的棄置物品改造重用,並加上數部廚餘機,就變成結合種植園和廚餘回收的基地。」
慧文坦言,在長洲小島先行廚餘回收,是有地理優勢,但她強調必須有方法才能順利推展。「居民擔心受廚餘異味影響,所以我們每日定時在碼頭收集經冷藏處理的廚餘,以求短短1小時內完成運輸。」她還提及計劃的最終目標是減少廚餘,「街坊獲分派一個收集廚餘器皿,他們因此會『看得到』每日剩菜份量,意識到原來每天會造成這麼多浪費!」廚餘回收後製成有機化肥,再透過不同渠道分發給居民或機構。至今島上約400戶參與長期回收計劃。
經高溫處理,廚餘自然分解為肥料。
向學生講述廚餘回收實踐。
//讓婦女安心留在社區照顧家庭,同時也能獲得一些額外收入。//
「如何提高社區的幸福感?如何讓居民在這裡過得更開心?」慧文表示,這兩個問題是她從事社區工作的核心價值。以廚餘回收計劃為例,團隊一直聘請婦女員工來清洗回收器皿、處理廚餘等工作,希望這樣可以為社區創造就業機會。「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婦女安心留在社區照顧家庭,同時也能獲得一些額外收入。」
慧文和一眾婦女街坊義工。
【「慧文」請命 感染兩女兒】
由於長洲沒有陸上公共運輸,慧文表示關愛隊義工們只能依靠雙腿,背著長者步行下山到外區就診。「有位婆婆每兩個月一次恆常覆診,就需要靠四人合力抬她落山。」義工們年紀漸長,仍不遺餘力地為社區服務。這境況是促使慧文回到長洲的原因之一,「許多年長街坊的子女已移民或搬離,社區的互動幫助,就是為長者帶來幸福感源頭。」
除了在義工隊的工作外,慧文亦介紹島上全年的各種社區活動,不僅僅是最為人熟悉的太平清醮,還有如元旦嘉年華會、北帝誕、西灣天后誕和端午龍舟等,一年四季凝聚區內區外大量的人群相聚。
投身社區工作以來,令慧文感動的還有,兩個女兒跟隨她的腳步去服務社區。「她們漸漸地也培養出同理心,大女兒已成為一名執業中醫師,會知道服務弱勢社群不只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使命。」
感恩有長洲婦女會的前輩們帶領。
踩單車服務居民,長洲特色也!
民生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
環保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