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新晉導演拍製的微電影《MMR》,取景於西貢區清水灣道香港三育書院,多個重要場景均發生於紅磚歷史建築物裏。據透露,三育書院的借景得來不易,製作團隊三顧茅廬更寫了千字文才獲得了校方的許可,內容提及關於愛與支持的腦退化患者的故事。
//希望帶觀眾走入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世界,理解照顧者的困境。——監製翟朗滔//
「MMR」是劇中扭計骰的某個通關密碼。
認知障礙症,是近年在社福及醫護界備受關注的長者議題,本港青年義工團隊則從照顧者角度,不惜花上整整一年半的時間,從籌備到首映製作出約半小時的微電影,展現認知障礙症病患及其照顧者的心路歷程。
該電影監製翟朗滔透露由於外婆患上認知障礙症,其母親成為了一名照顧者,對家庭構成很大挑戰和壓力。這段經歷啟發他和團隊,去策劃《有種腦朋友》服務計劃等連串活動,當中以製作微電影作為最巨大的工程,「希望帶觀眾走入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世界,理解照顧者的困境。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希望微電影可喚起大眾關注,及早為照顧者的身分準備。」
//團隊希望透過故事代替已無法表達自我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向照顧者致謝。——導演周俊軒//
電影取景於香港三育書院。
周俊軒說故事題材的初心是「共情」
「電影故事裡,媳婦為照顧確診認知障礙症家人,犧牲了自己的天賦才華,全職成為照顧者。」電影《MMR》的導演周俊軒,形容這個題材的初心是「共情」。電影裡面借助故事向觀眾講述了患者的無助以及照顧者的困難,劇情用「閃回」(指劇情發展中加插短暫回憶鏡頭)方式,於畫面上表達病人的記憶缺失,帶出家庭面臨一個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病人之時,整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有所牽連。
「微電影最後以一個大膽的幻想作結:若患者恢復記憶,知道家人一直苦苦堅持照顧自己,他會怎樣回報家人這份愛?透過這種幻想,團隊希望透過故事代替已無法表達自我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向照顧者致謝。」他亦透露微電影結局的深層意義。
翟朗滔參與策劃《有種腦朋友》計劃。
青年創作團隊拍攝花絮
海報中的MMR 是Memory縮寫。
【機構有話說】
遺忘是最明顯病徵
根據研究顯示,照顧者每個禮拜需要花60個鐘去照顧患病的家人,對比起一份每天需要工作8小時的全職工作還要多20個鐘。「認知障礙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病,所以即使照顧者投放巨大心力希望逆轉病情,但事實是,當他發現病情並不能逆轉時,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失落感。」可聚耆英地區中心社工李艷芬在首映禮分享道。
//如鍾意食橙的老人家每日買一個放雪櫃,結果雪櫃裡面一堆橙——社工李艷芬//
「遺忘是認知障礙者患者最明顯的病徵,例如一個鍾意食橙的老人家會每日買一個橙放在雪櫃,結果雪櫃裡面一堆橙,因為他永遠不記得自己已經買了。」李艷芬表示,患者病徵初期可能是間歇性遺忘自己的行為,而嚴重的患者會忘記自己身邊的伴侶或親人,往往對家人造成比較大的情感傷害。
李艷芬說,嚴重患者會忘記身邊伴侶。
西貢
專訪
醫療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