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破水面的龍舟,激起陣陣浪花,每一下划槳都凝聚着團隊力量。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深深吸引Wingsley(易穎童)和Victor(劉偉權)。兩人10年前在中文大學相識,一起創立學校第一支龍舟隊。之後,他們把這份熱情延續,創立「Hywind海泓龍舟」,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這項運動的熱血與魅力。
如果沒人繼續投入,龍舟這個行業只會逐漸萎縮。 —Hywind海泓龍舟
//濕透又疲累,但心裡只覺得好熱血!//
Victor一直熱愛運動,他笑言當初參加龍舟,只因見到朋友「操到好大隻」,覺得很吸引。最難忘的事,就是第二次出海的經歷。當天他們在西貢練習,回程時烏雲密佈,下起傾盆大雨。「教練叫我們撐住,說『沒問題的』。雨水像針刺般打在身上,前方一片模糊,心裡真的有點怕。」他們咬緊牙關,6個人一起堅持划足5公里,最終平安返回岸邊。「濕透又疲累,但心裡只覺得好熱血!」
大隻仔Victor負責課程和教練培訓。
在Wingsley眼中,龍舟運動在香港一直缺乏應有的重視。「那時我已經划了4、5年,家人仍然會問:『龍舟不是端午節才有嗎?』、『怎麼你又去練?』」就算在國際賽場上奪得獎項,回到本地依然無人知曉。
大隻仔Wingsley專注公司營運
//沒有觀眾,就讓我們教育一些出來!//
Wingsley猶記得,中學時有一次問朋友:「今年陸運會你報了什麼項目?」對方回答:「我沒報,我要做觀眾。如果我不看,誰來看你?」這句話成為他創業的伏線。「如果沒人繼續投入,龍舟這個行業只會逐漸萎縮。沒有觀眾,就讓我們教育一些出來!」
如是者,海泓龍舟便面世了。有龍舟港隊經驗的Victor負責課程和教練培訓,Wingsley則專注公司營運,帶領這艘龍舟穩健前行。他們開辦青少年、成年人、親子龍舟課堂,將龍舟推廣至各個階層。
比賽最能考驗團隊合作精神。
//看着他們(邊青學員)從零開始,走出一條路,就像見證當年自己。//
對Victor而言,推廣龍舟的使命感尤其深刻。他深知,對許多運動員來說,退役後要繼續留在運動行業並不容易。因此,他希望透過海泓龍舟,為他們開闢一條長遠職業道路,讓他們能以教練或培訓者的身分繼續發光發熱。
他印象最深的是「破風成龍」計劃,一個為邊緣青少年而設的龍舟培訓和體驗項目。他們招募了135名16至24歲的年輕人,最終有36人通過一級舵手考核。「看着他們從零開始,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就像重新見證當年的自己。」Victor說。
一大班人坐埋同一條船,齊上齊落!
【跳島「游龍」 探索西貢美景】
除了訓練和比賽,兩人也熱衷利用龍舟探索香港的不同海域。他們會由西貢碼頭出發,短途路線包括白沙洲、橋咀島、鹽田仔;長途路線則會前往滘西洲、威士忌灣、吊鐘洲。Victor形容:「那裏(滘西洲)的水質和沙質可媲美馬爾代夫!其實香港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仍未被發掘出來,白皙細緻的沙灘、湛藍的海水,難以想像這些美景就在香港!」他亦提到香港東海四大名洞之一「吊鐘拱門」:「別人獨木舟才入去的地方,我們整條龍舟駛進去,真的很開心。」他說到這裡,臉上浮現出滿足而輕鬆的笑容。
傳說中嘅吊鐘拱門,見到可能係香港第一條入去嘅龍舟。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運動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