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升旗禮,旗幟能否準時升頂、節奏一致,往往是最難掌握的一環。來自大埔的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高中生曾昭然與余增輝身為升旗隊成員,深明箇中挑戰。他們發揮創意,設計出名為「掌握預『旗』」的模擬訓練裝置,讓使用者因應不同場地設定旗杆與旗幟,並在模擬環境中練習升旗節奏。該作品入圍第四屆「香港創科展」。
成日要靠經驗估升旗節奏,表現好難穩定。—「掌握預旗」2人組
每逢升旗禮,好好掌握節奏十分關鍵。
//我哋經常去唔同地方參與典禮,但每個場地旗杆高度都唔一樣,現場又得一、兩次練習機會……//
「作為升旗隊一員,我哋經常去唔同地方參與典禮,但每個場地旗杆高度都唔一樣,現場又得一、兩次練習機會,成日要靠經驗估升旗節奏,表現好難穩定。」曾昭然解釋。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與拍檔余增輝決定以科技入手,研發出「掌握預『旗』」升旗訓練裝置。裝置可連接手機App,模擬不同場景下的升旗流程,讓使用者更有系統地訓練節奏,提升準確度與表現穩定性。
讓使用者因應不同場地設定旗杆與旗幟。
//我覺得學校真係好鼓勵我哋動手試。//
創作過程並不順利。最初裝置與App無法連接,令兩人感到氣餒。「當時真係諗過放棄,點試都連唔到App。」他們說。後來參加創科展的工作坊,在導師建議下改用Wi-Fi傳輸模式,兩人回校重寫程式,終於解決技術問題。「嗰日帶住模擬旗杆去workshop,導師建議我哋轉做Wi-Fi傳輸,結果返去一試就成功!」
作為校內STEAM教育成果的代表之一,兩位同學表示,學校在課堂內外提供充足支援,讓他們從初中起就有機會接觸創科項目。「中學時玩過水火箭、編程、跨科Project,到而家整成一個完整裝置出展,我覺得學校真係好鼓勵我哋動手試。」
升旗隊成員全情投入訓練。
//我哋都希望將來可以讀理科相關科目,甚至從事教育工作。//
即將升上中六,他們不約而同表示:「可能呢件係我哋中學生涯最後一件創科作品,之後要專心準備升學。不過,我哋都希望將來可以讀理科相關科目,甚至從事教育工作,希望幫下一代學生多啲動手、多啲創意。」
他們希望產品可令社區組織受惠。
【小願望】
望產品擴至社區層面用
曾昭然和余增輝這對好拍檔,由去年11月開始構思,到今年4月才完成穩定版本,中間經歷多次改良與測試。曾昭然回憶,第二次模擬簡報(mock pitching)時,評審提醒他們要多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講清楚產品價值:「我哋一開始淨係講技術同效果,冇諗過老師或者教練點解會想買——原來要強調平、簡單、有成果,先會吸引人使用。」
除了校內應用,他們也想到擴展產品至社區使用。「例如童軍、少年警訊、義工團體都會有升旗訓練,佢哋一樣會面對場地唔同、無法練習等問題。我哋覺得呢套系統唔止學校啱用,其他社區組織都可以受惠。」
裝置由構思到完成歷時半年。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科技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