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太和街頭一隅的西餐廳「Polaris」,以簡約白色為基調,打造現代清新氛圍。「我屋企人係開小食店,所以我從細就接觸飲食業;加上自己又鍾意食,成日上網研究,漸漸就有開餐廳嘅夢想!」主理人Roy Lau是土生土長的大埔街坊,希望在這個不足600呎的小空間,打造屬於街坊的溫暖餐廳。
我鍾意煮嘢食,最開心係見到食嘅人滿足嘅笑容!—Roy
(談及店號Polaris)希望失去方向時,餐廳成為引領我前進嘅力量。
身為小食店的二代接班人,Roy本可以繼承家人的業務,但他選擇走自己的路。他笑言:「屋企人嘅小食店唔係我最想發揮嘅地方,唔少限制;試吓同其他人合作,可能會開心啲。」於是,Roy決定自學並在不同餐廳工作偷師,逐步累積經驗,最終實現自己開餐廳的夢想。
餐廳名字「Polaris」源自拉丁語,意指「北極星」。談及為何選擇這個名字,Roy解釋道:「因為當時真係唔知起咩名,北極星在天上嘅位置恆定,係指引方向嘅重要標誌;所以我希望,在自己失去方向嘅時候,餐廳可以成為引領我前進嘅力量。」他希望這顆星不僅能引領自己,也能指引街坊們來到這間餐廳。
全心全意去煮,期待食客即時反應。
//呢啲小事令我覺得,大埔真係同其他區唔同。//
談到大埔,Roy認為最重要的是人情味:「呢度嘅客人,唔會食完埋單就走,佢哋會同你講『好好味呀』、同你傾下偈……最勁係有個妹妹,周不時會整勞作送畀我哋,仲要寫埋『我最中意嘅人係呢個姐姐』!有好多呢啲小故事發生,呢啲小事令我覺得,大埔真係同其他區唔同。」
Polaris主打手工銅模意粉和自家製醬料,每一啖都充滿心機與手作。Roy直言:「我鍾意煮嘢食,因為最開心嘅係見到食嘅人開心、滿足的笑容!」廚房採用半開放式設計,讓食客看到食物的製作過程之餘,也能讓Roy直接感受到食客的即時反應。
有時都會諗:做餐廳唔係淨係煮食咁簡單。
//街坊的鼓勵畀咗動力,讓我重新振作。//
Roy坦言,經營餐廳的現實遠比夢想來得辛苦:「生意最差嘅時候,我都有諗過不如算啦,但每次同客傾計,或者聽到啲街坊嘅支持,都令我覺得『唉,唔好放棄,繼續努力』。呢啲鼓勵都畀咗我動力,讓我重新振作。」他表示,正是來自客人和街坊的支持,給了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餐廳偏向意大利風格,Roy早前專程到羅馬學藝。
【羅馬學藝 為大埔注入意式風情】
Roy的工作日常從早上11點開始,處理菜貨、開檔、補貨,直到晚上10點才收舖,幾乎每日都要工作12至13個小時。他坦言:「做餐廳唔係淨係煮食咁簡單,親手做才發現,仲要計算成本、控制食材!」但最令他滿意的是能夠遇到一班好同事。「當我好忙、好辛苦嘅時候,佢哋會叫我『放下假啦,食飯啦』;望見佢哋好畀心機用力咁打醬料,真係好開心、好感動!」
餐廳偏向意大利風格,但亦融合了其他元素。Roy分享指,早前專程到意大利羅馬學習製作提拉米蘇(tiramisu)和意粉,並將當地的傳統味道帶回大埔,為食客帶來正宗的餐飲體驗。
Roy 最愛大埔人情味,經常跟隔鄰舖頭互相交流。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