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正在發展,除了石礦公園及人工湖等設施,土拓署修築大上托行山徑,以連接新發展區至附近鄉村及衛奕信徑。近期,配水庫旁的涼亭到大上托山頂一段山徑完工。該行山徑早前因「石屎化」,而受到部分遠足人士反對,有在日前視察山徑的地區人士指,山徑已改用塑木圍住泥土方式,去取代石屎或磚塊興建山徑,冀兼顧自然環保及行山人士的安全。
西貢大上托行山徑完工,即將啟用。
該山徑用環保及天然材料興建。
安達臣道配水庫上山 觀發展區遠眺維港景
大上托山位於九龍茶寮坳至新界井欄樹之間,隸屬西貢區行政範圍內。新行山徑屬於《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新的行山徑起點位於未來石礦場用地的配水庫,位置靠近未來公共交通交匯處海拔及人工石礦湖。然後向東北方向上山,起點旁邊有涼亭讓行山人士休憩。
沿新行山徑一直上山,沿途可觀覽整個新發展區、甚至遠眺維多利亞港兩岸,經過約過多小時的步程,就會到達海拔399米的大上托山頂。該主峰原高海拔419米,但因早期的採礦活動而有所降低。
而山頂下的範圍,正是前安達臣道石礦場的所在地,該石礦場於2017年開始停止運作,在平整後新發展區,除為資助及私人房屋提供用地外,亦正興建以石礦場主題的人工湖及公園,而山中的岩洞亦會遷入多個政府設施,以善用更多的土地資源。
山徑以安達臣道配水庫為起點。
行山徑可遠眺清水灣道近壁屋一段。
行山徑2020底起興建 一度被市民指人工化
經過大上托山頂後再沿路落斜至海拔220米處,會到達新行山徑的終點,該處位於衛奕信徑第三段近大牛湖的涼亭,行山人士可取道藍田落山或經衛奕信徑繼續行程。
翻查資料,大上托行山徑早於2020年底開始興建,在興建初期,行山人士組成「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表示反對該山徑興建方式。該小組除不滿新山徑梯級的基座一度擬用混凝土建造,並用天然石材覆蓋表面外,同時亦反對在興建山徑時要移除原有樹林的大量樹木。因此,小組曾以聯署的方式,表示希望署方可以保留以人為開出的自然泥路方式,減少興建人工化的行山徑。
其時,土拓署表示會主動聯絡該小組了解他們的關注,並解釋工程安排。署方指出,當中涉及連接路的建造設計與其他鄉村連接路相近,由於旨在為配合自然環境及確保公眾人士安全使用,因此需要提供一條經標準化的行山徑。
途經的大上托山峰高海拔399 米。
山徑終點接駁衛奕信徑第三段。
沿途飽覽新發展區,包括正在興建的公園。
陳繼偉:理解行山徑標準化原因
西貢區議員陳繼偉6月21日應土拓署的安排,實地視察大上托行山徑。他憶述早年該行山徑曾惹爭議,指不應在山上以磚及混凝土的方式興建石級。該署隨後已回應意見,採用更多環保、天然材料,包括回收塑料及木料加工製成的塑木,鋪設行山徑。
陳繼偉續指,對該署需要標準化行山徑表示理解,認同在新山徑鋪設梯級,並在陡斜的路段加設扶手,可方便不同經驗及級別的行山人士上落。他表示,會繼續留意行山徑新物料的使用情況,並留意兩旁因興建需要暫時移除的植被之修復,從而確保山徑在大雨後,不會出現嚴重水土流失的情況而遭破壞。
陳繼偉說,理解土拓署要標準化行山徑。
大上托下發展岩洞 納多個部門辦公室
近年,政府正大力發展安達臣道前石礦場用地。雖然該處位近九龍觀塘秀茂坪,地政總署早前賣地亦以九龍觀塘安達臣道形容該新發展區,但在行政範圍上,仍屬新界西貢邊陲。
根據去年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顯示,除了行山徑外,安達臣道新發展區用地亦正興建石礦公園。該公園佔地達8.5公頃,當中會提供寵物公園、兒童單車公園、歷奇遊樂場、野外定向運動設施及緩跑徑等設施,以滿足新發展區及鄰近居民的文康需要,最快2026年落成。
包括海濱工務及政府檔案處
另外,新發展區用地未來將有一處聯用的岩洞發展。開拓岩洞後,政府會將九龍灣海濱工務中央試驗所,及觀塘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中心,搬遷在大上托山的岩洞內。
發展局回應表示,把合適的現有政府設施遷入岩洞,既可釋出珍貴的現址用地作房屋或其他社區所需的用途,亦可遷走與周遭環境及附近土地用途不協調的設施,從而改善城市布局和提升該區的環境質素。而岩洞亦可以提供全年溫度和濕度較為穩定的環境,使洞內設施免受日照,以及天氣變化的影響,從而減少設施冷卻系統的耗電量以及產生的碳排放。該做法可降低營運成本,以促進本港成為綠色城市。
新發展區用地有一處將聯用岩洞發展。(效果圖)
【港僅餘唯一石礦場 石材供應何去何從?】
安達臣道石礦場曾是是本港一座主要的石礦場,面積達到86公頃,該石礦早於1956年投產,並於2013年終止營運,其後於2017年完成修復交回政府進行平整。
上世紀60年代,為配合新市鎮發展並滿足興建房屋需求,政府容許營運者開採,聯同安達臣道石礦場在內,本港高峰期約有6個石礦場及兩個由政府營運的石礦場同時運作。由於石礦場開採後景觀備受破壞,亦具潛在危險,難以作其他發展。為解決問題,政府及後採用新的石礦場修復合約模式,合約期間安達臣石礦場岩石總開採量約4,300萬公噸。
安達臣石礦場的修復工程合約,早於1997年3月簽訂,並於2017年7月完成並將40公頃的平台交還政府,以作發展供25,000人居住。而現時本港僅剩屯門的藍地石礦場,當局正研究在藍地開闢地下採石場,維持本地石材穩定供應,料地下石礦場將運作15至20年,直至岩石儲備耗盡。
西貢
民生
生活
環保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