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最後兩個堆填區因2026年飽和而正進行擴建,惟當中的打鼓嶺新界東北堆填區一直產生的臭味問題,除嚴重困擾附近居民外,更影響深圳的蓮塘居民。日前,政府表示已完成多項改善措施冀改善氣味,強調氣味濃度符合標準。有地區人士不滿政府要打鼓嶺市民長期承受惡臭與蚊蟲滋擾,要求藉著焚化爐(石鼓洲的I.PARK1)明年投入運作之契機,盡早關閉堆填區。
東北堆填區因本港處理垃圾需求而擴建。
1995年運作2022開始擴建 現每日收約6,800公噸垃圾
新界東北堆填區,前稱打鼓嶺堆填區,是除了稔灣新界西堆填區外,另一個仍在接收都市固體廢物的堆填區。該堆填區自1995年開始運作,自2022年12月開始擴建工程,令該堆填區可以延長使用至2068年。現時堆填區面積達95公頃,每日接收約6,800公噸垃圾。
根據6月底環境及生態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本港在發展足夠轉廢為能設施前,仍需要以堆填方式處理垃圾。就改善新界東北堆填區帶來的問題,相關部門已提前在2021年底為該堆填區進行修復及綠化工程,減少氣味外溢,並如期在去年底開始修復及綠化八成已完成堆填作業範圍。當局指,會在今年完成餘下兩成範圍。
該處是本港仍運作的兩個堆填區之一。
新界東北堆填區亦影響深圳華蓮塘環境。
年初開始厭氧消化處理 豬廢料月內料不再堆填
另外,為減低新界東北堆填區的臭味問題,當局指今年3月起陸續將包括豬糞等豬廢料,轉移至同在北區沙嶺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以厭氧消化技術處理,預計月內(7月)便可全面取代堆填豬廢料,減低臭味。
當局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強調,深港政府去年在各自邊界共同採樣監測空氣,顯示硫化氫、氣味濃度和氨的數據均符合國家標準;環保署委託獨立機構,在香港邊界一帶及堆填區附近鄉村獨立監測的數據中,亦顯示硫化氫處於低水平。當局亦承諾在屯門曾咀I.PARK2焚化設施最快2028年投入運作後,新界東北堆填區將會停收都市固體垃圾,只改為接收沒有臭味問題的建築廢料。
本月起本港料將不再堆填豬廢料。
打鼓嶺竹園村是受影響村落之一。
陳月明:村民飽受惡臭蚊蟲滋擾
立法會議員陳月明早前就氣味滋擾問題,先後在立法會提出質詢,她並與選委界跟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會面,表示不滿局方經常以強調符合標準為由,而不肯解決附近居民打鼓嶺居民的「切膚之痛」。她直言,村民與堆填區為鄰接近30年,長期忍受惡臭與蚊蟲滋擾,更親眼目睹附近的河水變成泥黃色。
陳月明表示,過去曾一年間收到附近松園下村、香園圍村、竹園村、及坪洋村等多處居民對該堆填區逾5,000宗的投訴。儘管政府近兩年已撥出額外資源處理污染問題,令堆填區氣味問題稍有改善。
惟她強調,既然有兩座焚化爐設施正在興建並將要投入運作,如一日不下定決心盡早關閉堆填區,一日都會繼續影響兩地居民及環境。她期望I.PARK2可盡快投入服務。同時即使未來有第三座焚化設施,亦不應該放在北部都會區內,因為會影響區內發展定位。
陳月明(左)促盡快關閉新界東北堆填區。
打鼓嶺居民不滿一直受堆填區氣味滋擾。
【針對新界東北堆填區 政府四大已改善措施】
1. 縮短堆填區接收廢物的時間一小時
2. 加強噴灑塗料及增氣味中和機,提早施修復及綠化工程
3. 試驗用不透氣膠膜覆蓋堆填作業範圍
4. 將堆填豬廢料改為運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
指投訴數字減八成 環署續引入新技術
對於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氣味問題,環保署表示,在前年6月底已完成多項改善措施,包括縮短堆填區接收廢物的時間一小時,由原來晚上7時後停止接收廢物,提早至6時後停止。
另外,該署在堆填區加強噴灑礦物砂英泥漿塗料,增設氣味中和機,並提早進行於堆填作業區上蓋潔淨泥土的工序,以盡量縮減堆填作業區的範圍及減少氣味外溢。該署強調,環保署駐守新界東北堆填區的人員,每天以輪班方式由清晨值班至晚間,監察承辦商每天停收廢物後完成泥土覆蓋層、噴灑礦物砂英泥漿塗料,以及其他環保工作表現。
另外該署亦在今年5月起,引入新機械技術,試驗部分地點在每天作業完成後,用不透氣膠膜覆蓋,同時會加快接駁抽氣設施到現有的堆填氣體收集系統,加強改善堆填區的氣味控制。該署回覆指,去年接獲有關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投訴數字,已較2022年大幅下降近八成。
新界東北裝設氣味中和機改善氣味問題。
以不透氣膠膜覆蓋堆填範圍,加強氣味控制。
【焚化爐轉廢為能 本港正規劃兩座】
政府先後規劃在石鼓洲及曾咀兩處,興建垃圾焚化爐設施。當中位於石鼓洲人工島的I.PARK1預計明年可投入運作。而原訂於2030年代初落成的屯門曾咀的I.PARK2,環評報告預計今年第三季提交審批,建造期亦或有望縮減兩年。
I.PARK2建築期有望縮短
當局早前交代進度時表示,經深入研究後,認為I.PARK2處理量將可由原本設計的每日4,000公噸增加至每日6,000公噸;另外建築期約可由原本預計的約72個月,縮減至54個月,加上同步進行多項前期工作,I.PARK2可望較原定時間提早約兩年完成。
以I.PARK2為例,新焚化設施採用先進的焚燒技術,在充足空氣供應和高湍流的情況,以攝氏850度以上的高溫徹底燃燒廢物。煙氣亦在高溫停留最少兩秒,以分解包括二噁英在內的有機化合物,以達到國家及歐盟排放標準。
而在廢物處理過程中,回收的熱能將用以發電供設施內部使用,剩餘的部分將輸出至電網,當局預計I.PARK2每年可輸出9.6億度電量至電網,相當於2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比I.PARK1輸出的4.8億度電量多出一倍。
I.PARK2 將在屯門曾咀興建。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環保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