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施政報告提出為美化市容,締造賞心悅目環境為居民減輕壓力,在沙田打造賞花熱點。2月起,沙田栽種的櫻花陸續開花。種有逾十棵櫻花的馬鞍山恆明街休憩處,其中的「河津櫻」率先吐芬芳,而沙田石門安景街公園亦吸引市民賞櫻。有地區人士歡迎安排。
櫻花開花令公園變得熱鬧。
城門河兩岸分階段美化
康文署2023年底開始分階段美化城門河兩岸的綠化地帶,包括種植大量顯花喬木及灌木並優化公園設施,當中包括屬薔薇科落葉喬木的櫻花。
根據康文署網站賞花情報,櫻花品種繁多,花的顏色由白、淡粉紅至深粉紅色,天氣愈暖,花期愈早。惟在本港栽種花期較短,約只維持兩周。雖然如此但仍在開花時吸引不少市民「追櫻賞櫻」。
馬鞍山的河津櫻,1月底陸續開花。
恆明街河津櫻令公園熱鬧
其中,位於港鐵恆安站附近的馬鞍山恆明街休憩處,康文署栽種有約11棵櫻花樹。早於1月下旬,該處屬早開品種的河津櫻已陸續開花,兩周後已有近四成開花,河津櫻來自日本伊豆的河津町,稍濃的桃粉色花瓣令公園格外奪目。
加上櫻花樹身較低,拍攝十分方便,因此在近期都吸引市民到場「打卡」,令平日人流不多的公園都變得人山人海。而其他品種櫻花則仍未長出花蕾,相信要在3月前後才開花。
康文署於恆明街休憩處栽種11棵櫻花。
吉野櫻待呈現別樣粉色力量
另外,沙田石門濱景花園對開的安景街公園,過去數年同樣是賞花熱點。園內沿城門河畔種櫻花樹亦超過100棵,當中櫻花種賞豐富,包括洲府枝垂櫻、福爾摩沙櫻與及各種不同的吉野櫻等。當中,吉野櫻在剛開花時呈淡粉紅色,隨花開日子會逐漸變成白色,顏色與河津櫻有明顯的分別。不過,直至2月15日城門河畔,仍只有一棵櫻花樹正開花,市民要賞花仍要多等一段時間。
沙田區議員莫熹雯向《我家》表示,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推行「悅目亮麗城市計劃」,重點打造沙田城門河作為其中一個賞花熱點,加強美化城市,並在五年內將會於包括石門及馬鞍山栽種多種包括櫻花自顯花植物。
河津櫻屬早開品種,桃粉色花瓣吸引市民打卡。
區議員:有助推動地區經濟
莫熹雯介紹指,除櫻花外,城門河的炮仗花、吊芙蓉等花種亦已趁春天陸續盛開,令城門河滿布吸引市民的花潮。她認為,近年每到花季,不少市民到訪有顯花盛開的公園,足見計劃已收到一定成效。
莫熹雯相信,隨各種顯花引入公園及種植成功,未來康文署可以聯同地區組織,每年舉辦賞花市集及賞花園遊會等活動,推動沙田賞花經濟,令其成為提振地區經濟的一個重要季節性活動。她期待康文署公佈更多計劃數據,如引入及維護的成本投入及引入品種的成功率等,讓地區可一起檢討成效,優化成果。
莫熹雯(左二)支持賞花景點推動地區經濟。
特色旅遊項目 科技計花期具效益
賞花經濟,是指以賞花為主題的體驗式特色旅遊項目,借賞花將風景、與人文及商業活動融為一體,促進經濟發展。香港科技創新促進組創辦人兼會長張詩翱支持發展「賞花經濟」概念。他認為,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令各種顯花植物更易計算花期。
張認為,在本港合適地方栽種不同季節盛開的花,可令本港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來賞花的城市,吸引市民同時可吸引旅客到本港旅遊刺激經濟。
康文署發言人回應指,為配合「悅目亮麗城市計劃」,該署自2023年中起在城門河畔及元朗明渠一帶進行美化城市工作,廣植顯花喬木及灌木藉以打造賞花熱點。兩處地點開支約1,000萬元。費用包括移除已步入老化的台灣相思樹,及移植其他樹木等工作。署方承諾會嚴格遵照發展局「種植有方,因地制宜」的指引,考慮實際環境及情況,從而選取合適的品種栽種。
張詩翱(右)支持以科技配合發展「賞花經濟」。
【區區顯關愛】
照顧者失業陷困境 部門積極協助
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2月中錄得入冬以來的最低紀錄,寒流來襲無阻關愛隊關心社區。沙田瀝源小區關愛隊接獲一名女住戶求助,指其家庭正陷入困難,希望有部門協助改善困生活狀況。
沙田瀝源小區關愛隊隊長黃宇瀚透露,2月中接獲一名公屋女住戶向關愛隊求助。該女士指丈夫因長期臥床而無法工作,並要照顧年逾九旬的母親,家庭面臨重重困境。她自己亦因腳患而失去工作,令其一家三口經濟十分拮据。
黃宇瀚表示,接獲求助後為給他們適切的支援,關愛隊隨即將其個案轉介社署。社署人員在兩小時內隨即安排人員上門探訪,了解情況,協助他們申請必要的服務與資源,令事主一家能夠迅速獲得保障。他感謝社署重視關愛隊的轉介及積極協助,並表示會繼續跟進其一家的生活情況。
隊員與社署職員上門協助有困難居民。
沙田瀝源小區關愛隊
承辦團體:香港教育協會
電話╱WhatsApp:53350026
沙田
民生
生活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