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第68區市鎮公園,正式命名為將軍澳南公園。繼2023年8月已開放的寵物公園範圍,包括籃球場、緩跑徑,亦於6月底起開放。其餘中央草坪、露天廣場、兒童遊樂場及單車公園等設施,則會在未來分階段啟用。有地區人士表示,希望即將完工的工程可降低施工噪音,並加強滅蚊對策。
將軍澳南公園部分設施6月底起開放。
南公園開放首階段設施 到訪市民:小孩被蚊叮
6月30日南公園的首階段設施開放,旋即吸引將軍澳居民到訪試用。已在當日投入試用的包括種滿風鈴木等顯植物的百花大道、附設更衣室及洗手間的籃球場、緩跑徑,與及六個設有多項健康設施的健體站。
而新開放的籃球場及緩跑徑的設計有別於一般場地,地上劃有「只要相信就跟做到」、「越練越掂」等鼓勵運動的語句。有居民反映,新設施雖好,但未知是否正值雨季蚊蟲較多,帶同到訪的小孩有被蚊子叮咬,要急急噴灑驅蚊劑。
至於其他設施,包括露天廣場、景觀水池、中央草坪、兒童遊樂場、兒童單車公園及育嬰室等,現場所見雖然相關設施仍被圍封,但已接近完工,康文署表示稍後會繼續分階段開放。
公園引入零灌溉系統灌溉植物。
公園內綠化面積多,居民望做好蚊患處理。
區議員:居民望設更多滅蚊設施
《我家》自2021年一直跟進將軍澳第68區市鎮公園的進展。而早於2011年,南公園前身的將軍澳第66區及68區市鎮公園,首次諮詢西貢區議會,其後因「一地多用」加建地下停車場,而分拆成兩個項目分期推展,如今第68區的公園已開始啟用,提供約455個公眾泊車位的第66區公園,則於今年2月已獲立法會批出撥款興建。
西貢區議員陳志豪向《我家》表示,由動工至首階段啟用至今,將軍澳居民均十分關心將軍澳南公園的情況。對於居民特別關注滅蚊事項,他表示源於過往附近的工地及閒置地不時出現蚊患。因此在施工時及啟用前,居民都希望在公園裝設更多滅蚊設施,減低綠色環境對附近居民的環境及健康影響。
陳透露在公園6月30日開放前數日曾獲邀到現場,當日實地視察時公園內的滅蚊機仍未安裝,直言場地有蚊蟲圍繞,已即時向署方反映,希望盡快加裝滅蚊機。他相信倘安裝後蚊患將會有所改善。
陳志豪促關注公園啟用滅蚊工作。
公園的籃球場已開放公眾試用。
緩跑徑地上有鼓勵運動的語句。
立會議員促部門 降低仍施工範圍的噪音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則認為,居民期待南公園啟用已久,她希望新公園可給居民一個環境優美的休憩區域,也希望能藉此帶動周邊商舖生意。她介紹指,公園其中一個特色是以「水之型態」為主題,在多處引入「零灌溉」技術,利用儲存雨水,讓植物根部自行吸收水分。她認為此環保概念值得推廣,也可讓更多居民認識。
林續指,餘下景觀水池、中央草坪、兒童遊樂場、兒童單車公園等,雖仍未開放但完工在即,她促請部門可降低施工噪音,以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林素蔚促請降低施工噪音。
【新公園設施位置圖】
露天廣場及中央平台尚未開放。
北部紅色蚊患 將軍澳中最高
根據食環署網上公布的誘蚊器指數最新情報顯示,6月將軍澳北的第一階段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為20.5%,即已超逾二級黃色水平而達到三級紅色水平,高於將軍澳西及將軍澳東分別10.9%及14.3%。
至於5月份公布的本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為8.6%,當時僅屬於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當中包括將軍澳北及西貢的6個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20%警戒水平,署方當時表示相關部門已加緊採取防蚊及滅蚊行動。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關注蚊患情況,指出在持續炎熱及有雨或致該月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上升情況下,食環署與相關政府部門已持續深化各自管轄範圍的防蚊及滅蚊工作,包括清除蚊子滋生地、施放殺幼蟲劑、以霧化處理方式殺滅成蚊,並於適當位置設置捕蚊器等。
【區區顯關愛】
環保大道爆水管 關愛社區急支援
6月27日上午,將軍澳環保大道近康城路有地底食水喉管滲漏,影響清水灣半島約2000戶居民的食水供應。西貢民政事務處隨即展開協調應急工作,並聯同西貢多個小區關愛隊約30名成員及義工,運載物資到屋苑支援居民。
環保大道近康城路有地底食水管滲漏。
西貢海晉小區關愛隊隊長郭巧麗向《我家》表示,當日該隊即時出動,派發樽裝飲用水及協助住戶於臨時水缸取水應急,同時為居民提供即時停水資訊。
她透露,當日民政處及關愛隊的成員,一直在場支援至翌日凌晨。經水務署搶修,涉事食水管於午夜前完成修復,清水灣半島亦恢復供水。
團隊協助住戶於臨時水缸取水應急。
水務署證實,當日早上接獲報告指環保大道近康城路有水管滲漏,涉事水管直徑600毫米,用作供應食水予將軍澳清水灣半島。而區內其他處所的食水供應,包括啟思中學、環保大道寵物公園、賽馬會香港足球總會足球訓練中心、康城港鐵站、康城站公共運輸交滙處公廁在內多處亦受影響。
西貢海晉小區關愛隊
承辦團體:將軍澳南區居民聯會
電話╱WhatsApp:62236879
西貢
民生
生活
運動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