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海洋垃圾清道夫 執足十年仍未執完

 2021-06-04
(西貢)海洋垃圾清道夫 執足十年仍未執完

「一隻小抹香鯨,擱淺係沙灘……」這段不單是港人耳熟能詳的廣告歌詞,而動物遭海洋垃圾奪命,近年在現實世界亦屢見不鮮。香港有環保團體10年以來不斷努力,累計撿拾約9,000公斤海洋垃圾,雖然整體情況仍未有改善,但認為港人的環保意識日漸增加,相信是「失望中存有希望」。

環保協進會早逾10年前,於西貢泥涌海灘等全港不同天然海岸,舉辦超過250次海岸清潔活動,撿拾近四萬件、共重約9,000公斤的海洋垃圾。總監邱榮光博士稱,即使團體和環保人士不斷努力,可是活動以來所收集到的海洋垃圾數字未見跌勢,坦言情況的確令人失望。


邱榮光:失望中存有希望。


生態環境一旦遭到污染,就再不能逆轉。

團隊所撿拾的海洋垃圾當中,有超過六成是塑膠製品,包括膠袋、一次性餐具及飲品膠樽等等。邱博士指出,膠樽包裝上即使印有簡體字或其他語言,但仍以繁體字為主,反映大部分垃圾均源於香港。

邱博士感嘆,生態環境一旦遭到污染、破壞,就再不能逆轉。他憶述一個故事:「記得15年前因為有人非法傾倒,導致當年一批電腦電路板,突然出現在大埔汀角東的海岸上。團體當年進行清潔後,本以為完成清理,可是經2018年的超級颱風『山竹』吹襲後,藏在沙泥多年的電路板竟又重現眼前。」


早前海岸清潔活動吸引大細義工。




減少海洋垃圾,要靠人人共同努力。

經過社會各界多年的推廣和宣傳,邱博士認為不少港人逐步養成垃圾回收、減少使用拋棄式用品的習慣,形容趨勢是「失望中存有希望」。他續說:「人類是絕大部分垃圾的源頭,最困難是改變貪方便隨手扔垃圾等的生活習慣。事實上於過去數十年,一直見到大家開始將環保知識轉化為行動,例如自備購物袋和水樽等,在日常生活中源頭減廢。」

邱博士直言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始終減少海洋垃圾不能單靠個別政府或團體,而是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


垃圾數量至今仍未有顯著下跌。


【大海「包羅萬有」 口罩雪櫃在飄浮】

新冠疫情之下,口罩變成港人日常用品,亦成為海洋垃圾的「新常客」。邱博士指出:「由於口罩是用塑膠等物料製造,容易被風浪帶到海岸。記得在活動過程中,見過有口罩掛在紅樹上。」他坦言擔憂口罩會影響紅樹生長,呼籲市民在抗疫期間,亦不忘妥善處理垃圾。

項目經理姜紹麟認為,最「不可思議」的就是身邊的所有物件都可以成為海洋垃圾。他憶述:「記得自己初初參與淨灘活動的時候,完全不明白為何屋企
見到的傢俬都會在海邊見到,例如雪櫃、木櫃及枱櫈等。」雖然至今仍找不到原因,姜紹麟相信是有人非法傾倒,最終流入海洋。

姜紹麟又指,團隊會在淨灘活動當中,將可回收的塑膠製品送到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站),在清潔海洋的同時進一步減少香港垃圾的數量,為香港的環境而努力。



常見的海洋垃圾包括家電家具。



新界人家

西貢

民生

生活

環保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