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90後農夫入荔枝窩 種護理產品原料

 2022-03-10
(大埔北區)90後農夫入荔枝窩 種護理產品原料

農業曾是本地主要產業,後來時代發展,尚有元朗絲苗、打鼓嶺苦瓜及鶴藪白菜等著名出品,惟亦漸漸給人遺忘。可喜的是,本地近年有復耕之風,「90後」農夫阿鏡是其中一位。這位「隨意農樂」的話事人,放棄城中工作,在遠離社區的荔枝窩身體力行,透過種植護理產品的天然原材料,向大眾推廣本地農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阿鏡:「不斷嘗試,累積失敗嘅經驗同心得,最終會成功。」


為引起更多人關注本地農業,阿鏡種植有別於主流農作物﹕「堅持不競爭原則下,我哋唔想同其他農夫一樣,只賣蔬菜或乾貨」,於是種植香草和食用花,既方便運輸、保存,又可以加工成浸泡油及純露,製成個人護理產品。「不僅避免形成同行惡性競爭,仲可以畀更多人享用本地農作物加工品。」

本地農作物屢遭質疑同嫌棄。

然而,香港地少人多、土地珍貴罕有,要在香港發展農業並非易事:「要搵一塊完美農地係冇可能,而且合適香港氣候農作物不多,唔係想種咩就種咩。」

阿鏡語帶無奈:「全職投入農業後,深深感受即使全力投入資源,農作物往往仍會被港人質疑同嫌棄,原因係香港好繁華,一年四季都買到世界各地嘅蔬果。」在這背景下,本地人認為本地蔬菜選擇不多,亦忽略不時不食這傳統養生方式,「但我哋依然努力聯合其他農戶推廣本地蔬菜嘅價值。」

放棄收入穩定的全職而轉戰農業,阿鏡雖感挫折,但同行間的交流令她獲益多:「起初經驗不足、缺乏耕作技巧、規劃等而經常失敗。後來,透過不同農戶交流,從佢哋各人的獨特見解中,搵出適合自己的做法。」了解每一種農作的生長環境,以及面對不同環境時要如何去調整,所有過程都令阿鏡深深著迷:「從中真係可以學習到咩叫做『失敗乃成功之母』,唔需要因為一時失敗而輕易放棄,只要不斷嘗試,累積失敗嘅經驗同心得,最終會成功。」


這個90 後農夫表示,本土出產嘅純天然個人護理產品,與外國品牌一樣出色。


最深刻係每次成功收穫嘅喜悅。

難關難過關關過,「最深刻係每次成功收穫嘅喜悅。」阿鏡也會種植農作物自給自足,她還記得上年終於種出首個合格的青皮冬瓜,急不及待與農友和朋友分享喜悅:「當初種冬瓜,完全冇基礎知識,冬瓜仔都冇見到就枯萎。」未來,「隨意農樂」會繼續努力,與其他本地農戶合作,製造更多不同類型產品,在不同領域推廣本地農業:「主要想令香港人深入認識本地農業,令到農戶之間有更多緊密聯繫溝通,達至良好嘅營商環境,協助本地農業永續發展順利。」


阿鏡說:「希望以 100% 全人手製造,吸引更多香港人。」


難忘種出大冬瓜的喜悅。


為特色產品開墾 替永續發展播種

「隨意農樂」這荔枝窩小農場,由農作物種植、生長以至收成,均沒有使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旨在研發更加多對環境友善和永續發展有利的產品,「感謝每位為本地農業努力嘅人,無論係農夫定係商戶,我哋知道呢項唔係簡單嘅任務。」

「有客人返轉頭再來,會帶埋朋友一齊嚟買。不單同朋友分享我哋產品特色,而且比我哋更落力介紹,令我哋覺得所做嘅都係值得。」阿鏡希望更多港人了解本地農產品價值,與土地接觸更密切,並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



常舉辦護膚品製作工作坊,以及農務體驗活動。




這片小土地上,農作物沒有用化學肥料及農藥。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環保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