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4年,YO Dancical協青街舞劇再次搬上舞台演出。今年,熱愛街舞的一眾青年,用不同的「角度」,與社區男女老少重新出發。
協青社助理總幹事(外展服務)陳嘉玲介紹說,該社為協助高危青少年重返正途,開辦多個青年文化社會企業,如街舞、滑板、夾BAND、歷奇訓練等,並於2004年成立嘻哈舞學校。「而正正是2013年一套爆紅港產電影《狂舞派》為我們YO Dancical 協青街舞劇,帶來許多靈感,將舞蹈帶上舞台,為青年人提供展現才華的一面。」
「YO Dancical」大型表演賀「嘻哈舞學校」10 周年。
//告訴青年人找人幫助是勇敢的表現,而人人都可成為身邊人的守護天使。—嘉玲//
自2014年起,舉行「YO Dancical」周年大型街舞劇,疫情期間團隊改辦線上直播並上載短片於社交媒體。直至今年,YO Dancical再次搬上舞台,於5月19日在沙田大會堂公演。表演者是25名學生,他們經半年的訓練後,勇敢上台以動作言志展才華。
嘉玲指出,近年學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因此該社自2018年以來,以精神健康為主題創作街舞劇,強調「一念之間」和「It’s OK not to be OK」等思維。「我們透過劇目,告訴青年人找人幫助是勇敢的表現,而人人都可成為身邊人的守護天使。」
她表示,街舞劇停演4年再返大舞台,以《角.渡》作為劇目,主題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要面對壓力,「情緒抵抗力低時,健康狀態同樣會起伏不定。」
YO Dancical 2024項目榮譽顧問暨嘻哈學校榮譽顧問 紀文鳳 ,GBS, SBS, JP
//「天天」如何過渡,不如用不同「角度」重新出發?—嘉玲//
嘉玲強調,許多香港人的壓力不知不覺間已累積到臨界點,卻出現許多「逞強」或「收埋自己」的現象,導致情緒過度壓抑,而產生各種人際與身心健康的問題。「『天天』如何過渡,不如用不同『角度』重新出發?我們也感到疲勞,需要大聲說出來。It’s only a bad day,not a bad life!」
嘉玲喜見25位年輕人,無論在台前幕後,都因熱愛街舞而連在一起,並積極參與服裝和道具佈景等工作。嘉玲提及其中一名年輕人——17歲的宇柔,指出其是自行報名參加嘻哈學校K-pop班,並形容她:「有點害羞,但十分勤力、堅毅。家住錦上路,在馬鞍山上學,但堅持每周幾天到西灣河訓練,我都受她感動了。」
因為舞蹈,宇柔對前景感樂觀。
街舞劇早前在沙田大會堂上演。
【曾追不上香港速度 街舞促成我要高飛】
「如果沒有街舞,我的生活或許會很單調和乏味。」宇柔從內地來港已有四年,父母各自建立了新家庭,宇柔必須自力更生,包括照顧自己的生活和學業。
對她而言,舞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出口。「從小就跳中國舞,一開始看到別人跳街舞,覺得很好玩,於是自己也學了起來。」作為新移民,她需要面對許多適應挑戰,當中香港的「快」節奏令她迷失在尋找自我價值的路上。
「每逢周日,我都好期待上舞蹈課,導師也給了很多鼓勵和建議,令發展不局限於一種風格。」宇柔成功出演街舞劇後,她更加確信自己未來在舞蹈方面發展,這是她熱愛並感到開心的事情。
嘉玲為台前幕後的學員們加油打氣!
沙田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