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即使下雨的週末,仍可以見到家長帶著學生返回學校。一群學生當中有部分並非就讀於這所學校,因此來到這學校並不是補課,而是參加退役籃球員梁國成的社區籃球班。
籃球使到我得到認同,故也希望籃球可以幫助更多人。—梁國成
小時候患哮喘 想比賽卻留場邊計分
國成曾是男子籃球港隊成員,他回憶起籃球生涯的起點卻是黯淡無光的。國成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打籃球,因小時候患有哮喘,只能在場邊計分。小學六年級時,由於進步不明顯,他被校隊淘汰。
2012 年成立義教基層兒童籃球。
//即使坐冷板凳,我也沒有負面情緒,而是思考如果上場該怎麼打。//
儘管最初常坐冷板凳,國成通過觀察對籃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很感謝自己樂觀的性格。即使坐冷板凳,我也沒有負面情緒,而是思考如果上場該怎麼打。我喜歡觀察場上的情況,每次比賽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預演。」
中學成了國成籃球生涯的轉折點。「由於學校沒有丙組籃球隊,老師鼓勵我籌組隊伍,於是用一年時間帶領一群沒有經驗的隊員,拿下區內冠軍,中二時又奪得新界區冠軍。」他因此從無名小卒到抓住機會,帶領球隊互相鼓勵、配合,最終取得成績。「後來居上的經歷,常激勵他在人生困難時突破極限,創造奇跡。」
大學畢業後,梁國成成為運動員,同時開始成為全職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他接觸到一位住在「兒童之家」的學生。這名學生因缺乏家人關愛,情緒和行為問題嚴重,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很少。梁國成邀請他參加籃球隊訓練。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這名學生在行為和社交能力方面有了明顯改善,促使他感受到運動能夠影響命運。
//每個小朋友都應該享有公平學習、運動和發展潛能的權利。//
「每個小朋友都應該享有公平學習、運動和發展潛能的權利,不應該受到成長背景所影響。」國成來自於一個基層的家庭,一直希望讓每個孩子都獲得公平的學習機會,退役後成立非牟利組織「希望種子籃球亞洲」,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體育老師及大專學生,每逢星期天為天水圍區內院舍和基層兒童提供籃球義教服務。
每逢周日在天水圍區訓練。
【人生籃球場 回饋社會真正強】
國成甚至把自己的兒子也帶著一起參加社區籃球課。「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可以接受有質素的、系統的籃球訓練,不會因為貧窮限制他們的發展。」
籃球塑造了梁國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從籃球上獲得成績、獲得自信,更希望通過籃球回饋社區、回饋社會。「每一場的籃球比賽都有好多歷練,需要找對應的辦法面對千變萬化的球場比賽。這跟人生很相似。」
帶領籃球隊外出比賽,以球會友。
專訪
生活
屯門元朗
學習
運動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