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往往是留住最美好的一刻,不過失去視力的盲人,又怎樣記錄生活呢?粉嶺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的四名高中女生,盼望以「回憶記錄裝置」幫助視障人士感受周圍環境,記錄生活上的點點滴滴。
在「打卡之必要」年代成長 發現市面缺工具助盲人追憶
團隊由學生林曉雪、李慧瑩、余雪桃、譚梓彤,四位修讀理科的女孩組成,身為年輕一代,她們認為現時拍照留念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的存在幾乎是依回憶構成。不過,對於看不到的盲人,影相只不過服務其他人,盲人卻無法透過照片回憶往事,記憶就成為一件「稀有」的事情。
//(有啲嘢睇落去好平常)但對於某啲人而言,其實係好重要嘅存在。—東華女生團隊//
團隊在第三屆創科展獲得高中組金獎。
//我哋(當初)就喺度諗:「有啲人有咩需要係冇被睇到」。//
由於盲人回憶上比一般人困難,記憶可能會隨着時間逐漸消失,忘記重要的事物。而現今未有合適產品,幫助視障人士記錄日常時光,「我哋就會喺度諗:『有啲人有咩需要係冇被睇到,而市面上嘅方式可能唔係真係好幫到佢』」。「盲人回憶攝錄機」分為兩個部分,首先用家需要使用特製盲人相機,開啟錄音和拍攝的功能,拍攝後再用盲人相片打印機,以「3D」打印技術將照片立體化,讓盲人透過觸感回憶過往。
整套設備成本為$1000
她們希望設售價為使用者收入的一成。
原設計旨在觸覺辨認事物 升呢版加聲音提示去撳掣
團隊笑言設計過程絕不簡單,例如原先設計上並沒聲音功能,只能以觸覺辨認事物。經過盲人使用者的回饋後,便新增以用手指去偵測物件,再用聲音提示使用者,「例如佢撳到喺屋,就話畀佢聽呢個喺屋」,讓使用者更加具體去想像當時發生的事,除了感受聲音,亦都能用觸覺勾起珍貴的回憶。
//要設身處地去諗受眾用家,有什麼需求。//
有一次,一個曾經做過盲人產品設計的人反問她們:「盲人對於美,係一種點樣嘅理解?」突如其來的問題令她們反思,對於看不到的盲人,究竟怎樣稱之為美?正常人就會用色彩造型去分辨美,而盲人的審美是建構於他們的觸覺。即使比賽結束後,隊伍也希望能繼續提升裝置的質素,同時讓大眾關注盲人的情感需要。
談起科技,有些人認為冷冰冰的電子設備令人變得疏遠,而隊伍則認為科技反而更能加強人與人之間嘅連繫,因為創作者需要時時刻刻去思考社會上有什麼人和需求,「要設身處地去諗受眾用家,有什麼需求」。
對於一般人而言,拿起手機可細味回憶,盲人這需求卻被忽略。
【科技發明過程培養同理心】
除了透過科技為社區帶來影響,譚梓彤表示在自己過程中亦深受影響,整個計劃也加強了她的組織能力及解難能力,「所有嘢都係由零開始,建立嘅過程有好多困難,要好似拆彈咁樣逐個逐個拆」。
李慧瑩亦憶起之前的她並不理解自動門的出現,當看見不經意的觸動使自動門打開,讓冷氣流走,便覺得不環保。但有次當她見到輪椅人士,需要自己推開門,便瞬間明白了,「有啲嘢睇落去好平常,甚至冇用,但對於某啲人而言,其實係好重要嘅存在」。
配合特製相機,盲人也能一鍵捕捉歡樂時光。
代入盲人的世界,觸摸著立體化的相片。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科技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