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居家安老」的概念受到廣泛提倡。然而,為了確保長者能夠安享晚年,仍需充足的社區支援。一所位於沙田第一城的日間護理託管服務中心,為區內有照顧需求的長者提供了一個「第二個家」。
當老人家感受到我們關心他們時,他們也會做得更開心。 —鍾sir
//有時他們覺得不需要運動,走出社區已經是一種伸展筋骨的行動。//
由於一般老人家持有「有病先醫」的觀念,即使服務「送到上門」,卓識醫療及家居服務的服務拓展總監暨登記護士(精神科)鍾業新(鍾sir)表示,也需要花時間向老人解釋運動的好處。有時候入手的運動就是去散步,「老人意志力較弱,有時他們覺得不需要運動,走出社區已經是一種伸展筋骨的行動。」
鍾sir提及,機構當初一直在荃灣設公司提供護理人員配對,後來在2021年選擇沙田區創辦長者日間中心,原因之一是觀察到區內社福服務相對缺乏。坊間現時提供不少復康設施,但鍾sir表示,「對於有長期病患的老友記來說,外出並不容易,我們於是上門為老友記進行復康運動,以陪伴的形式指導和照顧復康過程。」他希望能減輕他們行動上的負擔。
中心提供上門照顧及復康等服務,對象現約有60 人。
//最重要的是陪伴和鼓勵,這才是我們想做到的。//
服務中也有不少「蝦碌」事,有時長者會忘記預約。鍾sir回憶起曾經要到街上尋找長者,「有時他們拿着電話,但未必聽到,就需要到街上找人,把他們帶回來做運動」。大部分老友都樂意見到同事,視他們為好朋友,還會打電話說「掛住」同事。他強調,「做運動並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陪伴和鼓勵,這才是我們想做到的」。
在一至兩個小時的上門探訪中,鍾sir解釋,同事首先會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對於社交圈子較窄的長者而言,他們內心渴望有人與他們交流,聆聽他們心中所想。在一步步建立關係後,長者會更願意參加運動。「當他們感受到我們關心他們時,他們也會做得更開心」。
除了運動訓練,通過遊戲來刺激長者的反應能力。
//不論作品美觀與否,最重要的是親手製作。//
中心每星期都會舉辦一次活動,如手工藝或烹飪,希望讓長者接觸不同類型的事物。一位認知障礙長者首次參加手作活動,雖然作品並不特別精緻,但他表現得非常開心,更表示想做兩個,一個送給他的女兒。「我們的角色是輔助和協助,不論作品美觀與否,最重要的是親手製作」。
【藉社區互動 照顧者護理知識升呢】
鍾Sir指出,新冠疫情後,長者及家屬對入住安老院變得更加謹慎,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安老院感染風險增加,以及對院舍內生活的安全性產生疑慮。「許多人認為,與其冒險,不如在家中自行照顧長者。然而,許多時候因缺乏護理知識,病情會有很多變化,甚至惡化。」
「長者如果患有慢性病,日常生活中需要更高程度的照料,例如按時服藥、健康監測或飲食調節。獨居長者則因缺乏家人陪伴,面對生活挑戰時更容易感到無助。」因此,鍾sir希望長者及照顧者能透過社區互動接觸相關認知,讓他們能夠獲得及時而適切的協助。
手工藝看似簡單,但有些長者過往從未曾接觸過。
小小的手作活動,為長者帶來成就感。
沙田
民生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