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邁向2050年碳中和的趨勢下,如何運用科技減少能源消耗成為重要課題。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和富社會企業舉行「Future Ecopreneur Programme」,鼓勵初創企業研發創新環保技術,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iGoTech團隊便是其中一支決賽隊伍。
有效節省約20%的電力,對企業及大型建築來說將帶來顯著的環保效益。 — iGo Tech
該團隊由印度裔聯合創始人Sushil Rathee領導,他透過香港科技大學環球獎學金來港深造,至今已在香港發展四年。他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又能流利使用普通話,甚至取了一個親切的中文名字——蘇軾,與宋代文豪同名。
蘇軾領導多元文化科研團隊。
//希望能在香港這個橋樑城市,幫助中國企業拓展國際視野。—蘇軾//
蘇軾笑言:「這名字讓我覺得自己更貼近這片土地,也讓合作夥伴更容易記住我!」此前,他曾於內地華為公司任職技術人員,累積豐富經驗,並熟悉海外與中國市場的文化差異。「我能流利使用普通話,也熟悉海外和中國的文化,希望能在香港這個橋樑城市,幫助中國企業拓展國際視野,同時協助海外客戶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蘇軾說。這種跨文化的視野,也讓他在香港找到發展綠色科技的契機。
分析環境數據 助降4°C室溫
蘇軾介紹道,iGo Tech的技術核心是運用人工智能(AI)分析環境數據,透過植物擺放最佳位置,降低室內溫度1°C至4°C,減少空調能耗,達至節能減碳效果。團隊的聯合創始人張文濤表示:「我們的技術已在實驗中證明,能夠有效節省約20%的電力,對企業及大型建築來說將帶來顯著的環保效益。」
iGo Tech採用內建感測器的智能設備,記錄室內溫度及二氧化碳濃度,並將數據傳送至AI系統進行分析。系統會根據環境需求,自動調整植物擺放位置,使其發揮最佳散熱及空氣循環作用。
智能設備配植物,有助降室溫。
//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制定最合適的計劃,讓節能行為更加普及化。—張文濤//
「我們的目標是為大型企業及家庭提供客制化方案,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制定最合適的計劃,讓節能行為更加普及化。」張文濤補充道。iGo Tech的技術已獲市場關注,現時正與機場航站樓合作進行示範,並與三座大型商業建築洽談試點合作。團隊曾在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單單在一個大廳內,每年可節省約12.5萬港元電費。
在校園講解科研項目成果。
【望技術入社區 普及節能信念】
蘇軾表示,公司以軟件研發為主,而參加創業計劃後,最大得著是得到更高知名度,令自家項目獲得更多關注。蘇軾期望未來能將技術推廣至社區,讓節能概念變得更加普及。而在個人消費市場,他表示:「消費者可訂購一年期的四盆智能植物組合,售價為999港元,並附帶智能系統,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遠端監測植物狀態,確保植物健康成長,同時提升居家環境品質。」
儘管技術已經獲得市場認可,iGo Tech仍面對一些挑戰。例如,他們希望能進一步縮小設備體積,提升美觀度,使其更符合市場需求。「我們目前正尋求硬體設計方面的專家,幫助我們改良設備外形,並降低生產成本。」
鍾情中國文化,決心留港發展事業。
西貢
民生
專訪
生活
學習
環保
科技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