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埔北區近日出現游走中的「斑馬線」—一輛全電動特殊教育需要(SEN)共融體驗車。這輛車名為「斑馬線Zebra Go」,不僅服務社區中的弱勢社群,還成為照顧者的流動會所,為他們提供支持和關懷。
當日常不進行訓練時,車廂可轉變為共融課室,進行不同的互動體驗。—斑馬線Zebra Go
在新冠疫情期間,偏遠地區的SEN家庭面臨出行困難,照顧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副總主任(康復服務)及Zebra Go的計劃經理葉姑娘指出:「疫情期間,偏遠居所的SEN家庭出入有困難,精神壓力很大,照顧者困獸鬥。」她補充道,即使在疫情後,照顧者,特別是SEN家庭,仍需面對精神健康壓力。
這電動車服務不同小區社群。
//甚至有些家庭同時需要兼顧SEN學童和患病的老人家,成為「雙料照顧者」。//
葉姑娘續表示,疫情期間,有洞梓街坊向他們求助,表示家中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活動過度,不停「紮紮跳」照顧者無法喘息,親子關係緊張,無法放鬆。「甚至有些家庭同時需要兼顧SEN學童和患病的老人家,成為『雙料照顧者』,面臨更大的挑戰。」
為學生提供創新的互動學習體驗。
涵言語治療職業治療
為回應上述需求,該機構去年年初開始申請社會創新基金籌備「斑馬線Zebra Go」項目。透過改造全港首部全電動車成為流動社福服務車,內部分為兩個區域:一邊用於言語治療訓練,另一邊用於職業治療訓練。
「當日常不進行訓練時,車廂可轉變為共融課室,進行不同的互動體驗,也可作為流動照顧者會所。我們特別在車尾設升降裝備,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葉姑娘補充道。自2024年6月開始營運以來,「斑馬線Zebra Go」平均每周出勤2至3次,駛進大埔北區學校及鄉郊地區服務。
繪畫斑馬豐富社區色彩。
//這群孩子學習上能力比較弱,但藝術創作不會輸畀人。//
葉姑娘介紹說,車身上的斑馬公仔是透過招募特殊學校學生設計,從中挑選特別的作品,賦權SEN小朋友展示藝術才能。葉姑娘表示:「這群孩子學習上能力比較弱,但藝術創作不會輸畀人,甚至好有獨特性。」車廂內亦採用特別科技,將孩子們繪畫的斑馬變成動畫,讓他們看到親手畫的成品變為立體卡通,從而帶來的喜悅及滿足感。
孩童車廂裡盡情畫圖畫。
【入村落做社福 促進城鄉共融】
該機構總幹事Man Sir表示:「復課後,師生關係和親子關係並沒有因此變得更親密,反而態度顯得較為慢熱。」他以斑馬線的黑白紋路作比喻,強調尊重多樣性對於促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共融車的出現,有助解決這些地區的出行不便問題。—Man Sir//
Man Sir補充說,當車上沒有做特殊教育需要(SEN)訓練時,將會變身為照顧者會所,為家長及照顧者提供休息與放鬆的空間。「我們讓家長回到學校,不止有幫忙派飯、接送學生,還可以真正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例如,車內將配備按摩槍、眼罩和花茶等紓壓設備,讓照顧者在忙碌之餘能夠短暫放鬆,補充能量。」
「斑馬線Zebra Go」不僅支援SEN學童及其照顧者,還促進城鄉共融。Man Sir指出,大埔北區有約400條鄉村,居民出行不便。「共融車的出現,有助解決這些地區的出行不便問題,深入鄉村提供社福服務,促進城鄉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變身成「照顧者會所」,具有多種設備,真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