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香港約有619,568名非華裔人士,佔總人口約8.4%,其中主要包括南亞裔人士,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印尼等。這些少數族裔群體在教育、就業和社會參與等方面仍面臨不少挑戰和障礙。語言障礙是他們融入社會的主要障礙之一。為了協助這些群體克服語言障礙,社會企業CanTone應運而生。
我哋希望可以幫佢哋將學習中文變得開心啲、輕鬆啲。 —CanTone團隊
//當時我就希望設計一個方法,令佢哋喺輕鬆、有趣又貼地的環境下學廣東話。—Janice//
「其實好多非華語小朋友學中文的資源真係好少,令到佢哋覺得學中文好痛苦。我哋希望可以幫佢哋將學習變得開心啲、輕鬆啲。」CanTone聯合創辦人Janice說。曾任職非華語生的中文老師,Janice體會到:「我發現少數族裔學生對學廣東話感到好抗拒,覺得辛苦無趣,學完都唔知點用。當時我就希望設計一個方法,令佢哋喺輕鬆、有趣又貼地的環境下學廣東話。」
這個念頭,成為日後創辦CanTone的起點。2023年,Janice與來自教育科技界的Wilson共同創辦CanTone,一間以創新科技推動語言學習、促進社區共融的社會企業。憑着早年在理工大學好薈社種子基金計劃中脫穎而出,CanTone獲得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資助,正式起步。
學廣東話並了解清真月餅製作,促進跨文化理解。
//語言唔止係溝通工具,更係一條橋,連結你同社區嘅每一部分。—Wilson//
Wilson本身從事科技教學多年,曾與多所大學合作研發教學遊戲與應用程式。當他開始接觸非華語學童的教育需要時,便意識到:「語言唔單止係溝通工具,更係一條橋,連結你同社區嘅每一部分。」Wilson說。
CanTone開發的第一代應用程式主打AI詞彙學習功能(註:現已踏入第二代「CanTone AI陪我講」,當中加入模擬生活情境對話),透過圖像、翻譯及廣東話語音練習,幫助少數族裔學生掌握生活常用字詞。App支援多種語言介面,包括巴基斯坦語、尼泊爾語及英文。Janice稱,團隊已與全港多間NGO合作舉辦語言學習活動,例如中文工作坊、環保教育主題班等。
使用CanTone App,在模擬生活場景中活用廣東話。
//我哋會將學習內容同生活扣連,唔係淨係講字。—Janice//
Janice強調:「我哋會將學習內容同生活扣連,例如教回收分類,我哋唔係淨係講字,仲會帶佢哋做手工、玩遊戲,用廣東話講出自己嘅意思。」Janice亦曾在中秋節活動中引入「清真奶黃月餅」,幫助學生理解節日文化與宗教習俗如何並存。
非華語語言大使在社區中心協助教學。
【唔止詞彙 語境先係關鍵】
「你可以講一句,AI即時評分,仲會重複教你點講得更自然。」Wilson表示,這種互動式學習模式尤其適合缺乏語言環境的用戶,讓他們即使在家中都能模擬與人對話。此外,CanTone亦鼓勵少數族裔大專生擔任「語言大使」,參與App推廣與教學活動。「有啲學生廣東話好叻,我哋會畀佢哋試教,亦希望佢哋可以成為佢哋社區入面嘅榜樣。」Janice說。
「語境先係關鍵,唔係話學校教完就得,返到屋企冇人講,就會好快唔記得。」Janice語重心長地說。對CanTone而言,語言學習從來不止於學好幾個詞彙或句式,而是打開通往社區、教育、就業、文化認同的大門。
一同為推廣快樂學廣東話而努力。
沙田
專訪
生活
學習
科技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