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康惠琳、盧芊羽、黃佩瑤和楊語謠來說,創科不止是學校課堂上的知識,而是一場從關心社區出發的實驗。這四位來自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中三女生,憑着一個關注視障人士需要的點子,設計出一款名為「點『智』輸入法」的便攜式點字裝置,在「第四屆香港創科展」獲初中組銀獎。
(製作點字鍵盤後)想繼續幫一啲有需要嘅人,例如聽障人士。 ——點智輸入法4女生
Micro:bit鍵盤藍牙接手機 靈感源盲人芒上難打字
「我哋一開始睇到創科展希望可以幫到人,就諗到不如唔好再針對健全人士,而係為一啲少數、但有實際需要嘅人出一分力。」盧芊羽說。她們的靈感來自視障人士使用手機時的困難——觸控屏幕上無法觸摸到實體按鍵,令輸入點字變得困難。於是,團隊想到製作一個實體點字鍵盤,讓使用者能「摸得着」,更容易輸入文字。
她們利用Micro:bit(按:微型電腦開發板)作為鍵盤主體,透過藍牙連接手機,搭配簡單的自動化工具完成輸入。整個過程既便攜又具成本效益,是她們考慮過視障用家的經濟負擔後的選擇。
視障者在觸控屏幕上輸入點字見困難。
//一開始未唔了解視障人士日常生活,要花好多時間做research。//
要將構思變成實物,過程一點也不簡單。她們一邊自學AppInventor編程,一邊研究點字邏輯與輸入法設計;同時還要學懂操作3D打印機,製作合適尺寸的實體按鍵。「第一次打印出嚟,尺寸唔啱,支撐架好難剝落。我哋試咗好多次,有時仲刮損咗手,但從來無諗過放棄。」黃佩瑤說。她分享遇上程式錯誤時,也要不斷debug、查資料,「最後搞掂嗰刻,真係好有滿足感。」
除了技術挑戰,更重要的是理解真正用家的需要。康惠琳坦言:「我一開始唔了解視障人士日常生活,要花好多時間睇資料、睇片、做research。原來佢哋平均收入唔高,所以我哋都希望做一個低成本、實用嘅產品。」她們甚至聯絡到視障人士進行訪問,從中調整設計,例如加入語音提示、放大字體等功能。
點字裝置以Micro:bit為鍵盤主體。
計劃令裝置更薄更細 望社區中心院舍採用
「我哋都諗過,將來可以升級裝置,做得更薄、更細,方便攜帶出街。」楊語謠補充。她們希望產品日後能應用於社區中心或盲人院舍,真正幫助到更多人。談到未來方向,幾位同學亦不約而同表示:「都會想繼續幫一啲有需要嘅人,例如聽障人士,睇吓可唔可以幫佢哋溝通得更方便。」
3D打印製作合適尺寸實體按鍵。
【發明之旅 懂換位思考團隊合作】
這份對弱勢社群的關注,來自她們日常對社區的觀察。「我哋學校喺上水,返學放學經過都見到盲人徑畀單車、雜物阻住。佢哋出行真係好唔方便。我哋未必即時幫到,但希望用創科搵到改善方法。」盧芊羽說。
這趟創科旅程,讓四位學生不止學到技術,更學懂換位思考與團隊合作,從一個念頭走到實踐,甚至可能改變別人生活。而她們的導師鄭穎雯老師這樣說:「學生而家學得快,唔一定要我哋教晒每一步,反而要俾空間佢哋試。今次佢哋嘅表現,真係連我哋都估唔到,反而係我哋向佢哋學習。」
這四名女生在「香港創科展」獲初中組銀獎。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
科技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