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上是一位英語老師,穿起下水裝也是一位老師。每週下海最少兩次,這些年她已划過香港海岸的二十個島嶼,拖了一袋袋垃圾上岸。Kitti這個海洋拾荒者告訴我們,別再以為環保事不關己。
明知垃圾不能一網打盡,依然盡力而為。
最近有留意棄置口罩新聞的你,或者對於「海洋拾荒者」這名字不感陌生,她是誰?她是英語老師Kitti,10年前給西貢「後花園」的清幽寧靜吸引,自此成為西貢友。
Kitti:真係唔好再亂拋垃圾落海!
「每一轉只能清理有限垃圾,因為每一次拖拉的重量有限。」
熱愛大自然的她,憶述起當初萌生「拾荒」的念,「最初搬到西貢時,見到美麗的海灘堆滿垃圾,因為唔希望同垃圾游水,我就同附近居民清潔海灘。」大自然愛好者,自然有個保護海洋的初心,Kitti因此不經不覺在這條路上堅持了10多年。
「一般人在沙下租艇出海輕鬆,10分鐘船程最近的羊洲,還有周邊的小島,試過划艇180多次,每一轉只能清理有限垃圾,因為每一次拖拉的重量有限。」這位海洋女將,不怕艱辛,卻越划越心酸,不禁慨嘆道:「原來『後花園』垃圾多成咁,咁污糟……」
這位女將絕不簡單,力大無窮!
Kitti補充,過往出海常檢獲棄網和發泡膠,最近半年情況惡化,海面和沙灘屢現棄置口罩、膠水樽、內衣褲,以及一大堆隨身物,這些都會引發郊野衛生問題,長此下去會影響整個生態。
山野與岸邊近日屢現棄置口罩,令人搖頭嘆息。
「執完返屋企,真係會腳軟無力。」
Kitti每次出海執垃圾,都要花上一整日時間,從上午約十時開始到傍晚五、六時完成,上岸的一刻已經筋疲力盡,「拖幾轉十幾斤重垃圾回岸,執完返屋企,真係會腳軟無力。」
即使如此艱辛,Kitti多年來堅持努力清理,因為要保護居住在海洋的生物。她解釋不少體型較小的海洋生物如貝殼、小魚或蟹會被棄網纏住,影響生物存活。
【再行前一步 教導海洋保育】
年初,Kitti曾多次划到西貢一處紅樹林。她激動地道:「這個位至少來了30次,執極都有大量垃圾和棄網,因為長久以來冇人去處理問題。咁樣會令更多自私的人製造垃圾。」
她續指出:「例如發泡膠箱是釣魚人士落網和遊人掘蜆留下的,而颱風過後,就會將棄置的箱子,變成無數有害膠粒沖入海。」
「讓他們思考為何叢林間 埋藏清理不完的垃圾」
正正因為多年接觸的垃圾問題,未有明顯改善,Kitti近年邀請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士,隨隊到西貢附近小島親身體驗環境。
「好多人完全不知道過份使用塑膠物料,以至棄置後帶來問題的嚴重性。我就讓他們親眼看看,讓他們思考為何叢林間埋藏清理不完的垃圾。」
於是,Kitti發起獨木舟環島淨灘活動,擔當起海洋教育者的使命,「由一個人到一班人又一班人,面對著龐大的環境保育問題,我必須踏出更大的一步。」
抗疫期間,Kitti希望大家學習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同時,更要學習保護其他人,尤其要為醫護人員設想。「大家要勤洗手、佩戴口罩!回家後才把口罩綁好扔進垃圾箱!千萬不要隨地扔!」
帶隊出發執垃圾,讓大家體驗環保重要。
新界人家
西貢
民生
專訪
生活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