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電視節目採訪一個無戴口罩的老伯,他哭訴缺罩的畫面震憾社會,然而這類長者隨時就在你我身邊。在種種原因下,不少長者在這場防疫戰中近乎「口沒遮攔」,有些甚至怕得不敢外出。政府至今仍未制定一套好好照顧「老友記」的措施,社區唯有靠鄰里守望相助自救。
荃灣福來邨已有逾50年歷史,樓齡高,不少居民的年事同樣高。在農曆新年後,疫情不斷蔓延,當區區議員葛兆源陸續收到長者求助,最多的還是缺乏口罩這個老問題。
葛兆源曾建議民政處協調更多區內抗疫工作,惜當局未有行動。
葛兆源認為,政府支援長者防疫有所不足。
呼救聲響遍走廊感心痛
他接受《我家》訪問時,講述其中一個個案:婆婆致電哭訴沒有口罩,就連外出買日用品也不敢,但卻要照顧因病臥床的丈夫,於是他帶同口罩等物資上門了解情況,「上到樓,旁邊幾個單位的『老友記』都開了門,隔着鐵閘大聲求救,整條走廊都是呼救聲,很心痛!」
除了獨居及要照顧老伴的長者,葛兆源認為長期病患者同樣需要加倍關懷,因他們一定要定期外出覆診,口罩用一個少一個,染病風險亦比其他長者要高。就以另外一宗求助為例,有長者每周有三四日要到仁濟醫院覆診,除了問他索取口罩應急外,也慨嘆不懂上網登記索取有心人捐出的口罩。
這個婆婆在酒樓飲茶時,不小心被侍應弄傷頭部,葛兆源成功協助她索償。
自小已在福來邨長大的葛兆源,相識滿邨內。
資訊接收慢 買物資唔夠爭
長者作為網上世界的稀客,令他們在防疫戰中處於下風,即使有心有力去排隊買口罩,行動也不如年輕人迅速。葛兆源更指,雖然部份人獲子女送贈智能手機,但他們只懂使用WhatsApp、微信等通訊軟件,有些人家裡甚至沒有安裝上網,變相廢了武功;更有人仍在用「大牛龜」電視機。電視提供的防疫資訊有限,他就不時見到有長者就連口罩也上下、正反戴錯了。
幸好福來邨仍保留昔日的守望相望精神,或可彌補政府的不足。他說,以前的邨民很多是相識的紗廠工友,「基本上鐵閘也不用關」,現在雖然有新居民搬進來,但他們也會不時關心「老友記」鄰居,了解他們的需要。
限米煮限飯,葛兆源會將口罩等防疫用品派給真正有需要的邨民。
【自家製口罩 照顧街坊工友】
工聯會自設工場生產口罩,目前月產10萬個,本月生產線全自動化後,料可日產10萬個。不過,葛兆源預計這些口罩應集中分派給各行業工友,而他也理解要在照顧街坊及工友之間取得平衡,「始終長者毋須日日外出,但打工仔就要上班,無得揀,而工聯會照顧打工仔需要也是責無旁貸。」
葛兆源強調,工聯會照顧打工仔責無旁貸。
限米煮限飯,他會將善長及自己斥資買入的口罩等防疫用品,派給長者等真正有需要的邨民。如何識別他們?除了透過日常活動接觸外,原來他自小已在福來邨長大,本身已認識不少街坊,「我嫲嫲現時仍住在邨內呢!」
葛兆源向邨內長者派發口罩。
除口罩外,葛兆源亦會派發防疫包、漂白水、消毒噴劑等防疫用品。
閒話家常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