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於今年四月初首度訪港,展開一系列的互動活動,掀起學界對極地教育的關注。展覽完結後,主辦團隊在大圍一所小學設「大自然與極地安全教育中心」(屬本地首個),希望透過落地社區將極地教育普及化。
由校園開始,將極地教育普及化。
極端地區知識極之貼地
極地與香港有著遙遠的距離,但實際上極地生態和人類息息相關。曾經出征南北極20多次考察的極地專家何建宗教授為中心擔任顧問,何建宗解釋:「例如極地冰蓋的融化或增長會改變這些洋流的強度和路徑,進而影響全球氣候,包括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海冰的融化也可能使得原本難以到達的漁場變得可接近等現象。」因此,他認為下一代透過認識極地,能夠更具體了解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何建宗教授借出多件極地珍藏品。
//在社區成立教育中心,將南北極環境搬進校園,提供材料。—何建宗教授//
「希望將知識傳承,與人分享科研成果。」何建宗向學校借出1999年在「中國首次北極考察隊」所穿著的制服,還有自2014年起舉辦的「港澳學界極地科研考察隊」所收集的泥土、地衣、植物、鳥類、企鵝蛋、哺乳類骨骼等研究樣品作展覧。「在社區成立教育中心,將南北極環境搬進校園,提供材料,啟發學生們的觀察和體驗。」
學生藉AR了解北極熊企鵝
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以大自然和極地作主線,引入各種極地生物元素改造課室。「學生能夠透過AR技術了解北極熊、企鵝一些特徵,也可以在科學室裡面進行實驗,甚至觀察『微藻』幫助降低室內環境中的二氧化碳的過程。」
課室打造成「極地展館」。
//認識極地之後,更關鍵的是懂得如何保護地球。—李慧儀老師//
該校創科副科主任李慧儀老師介紹說,同時,室內設置了從極地安全到深海安全、太空安全及生態安全等的講解展板。「認識極地之後,更關鍵的是懂得如何保護地球。」陶劍幗校長補充說,教育中心將對外開放予其他學校和社區組織參觀,由校園出發推廣環保教育至社區。
李慧儀老師盼學生愛惜地球。
【上天落地 放眼世界】
該校校監葉賜添博士更把自家在極地拍攝的寫實片段,剪輯成《小企不傻》紀錄片。全長6分鐘的內容包括企鵝覓食和保衛家園等情節,希望用有趣的親歷其境方式,引起學生們關注極地。博士表示,「STEAM教育首個元素是Science(科學),而不光是傳統製作簡單的水火箭和書本裡的『微小角度』,要讓學生知道還有航天、深海、極地,這才是放眼世界。」
以大自然極地為題的學生畫作。
沙田
專訪
生活
學習
環保
社區人家